第713章 中國綜藝(2 / 3)

以中國的學習能力,就好像網遊一樣,幾年以後,說不定就是中國過來反傾銷那個小國了。

這麼大的一塊金礦,對於中國綜藝從業人士來說最幸福的一點是什麼?

最幸福的當然是這金礦還完全沒被“開采”過。

什麼才叫對綜藝節目金礦的開采?很簡單,綜藝節目的製作,就好像是在不斷的挖掘金礦並且賣出去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來賺錢賺名聲是綜藝節目最終所達到的目的。

那麼現在的大陸電視圈子,綜藝節目完全沒被開采過的情況下,作為節目的買家也就是觀眾,他們的欣賞水平是怎樣的?

大部分觀眾其實並不需要太高的製作水準。

對於此時的觀眾們來說,隻要你把金礦挖出來就可以了,不論上麵有沒有泥土和雜質,品質糟糕到多誇張的地步大家也並不在意,求金若渴的觀眾們並不在意這些,糟糕的低品位金礦挖出多少來就被消費多少,根本不需要在乎質量。

這個階段,周曉估計會持續十年到十五年時間,隻有在觀眾們被養高了胃口,不再喜歡那些低品位的金礦綜藝節目之後,高品味的,有質量的綜藝節目才可能大量出現占領市場。

至於現在這個階段,隻要給人們足夠的金礦就是了。

人們並不在乎這些金礦是不是抄襲過來的,人們也並不知道,有些節目可能在國外有著一模一樣的親戚在,人們隻需要看著這些求得一樂就是了。

這才是現階段的中國綜藝製作人完全不去考慮新綜藝,總是去拷貝國外現成作品的主因。

因為國外的那些經驗,那些成功的東西是對節目製作的一個保險,我們把這個節目的形式學過來,砸下足夠錢的情況下哪怕製作水準比原本的節目差一些也沒關係,因為我們有著龐大的市場,背靠這樣的市場,再加上普遍沒什麼欣賞能力的觀眾,這樣的節目能輕鬆的賺進大把的鈔票,誰還惦記著去創新呢?

創新什麼的,其實真不用著急,十年二十年以後,自然會有電視人在學夠了國外的綜藝之後開始走上創新之路。

至於現階段那些比較有欣賞水準,看不慣國內低檔娛樂節目的觀眾,反正這些人在中國那巨大的人口基數麵前是絕對小眾的小眾,讓他們去看國外綜藝好了,看完之後順道還能帶起字幕組翻譯,國內的製作人們在學習拷貝的時候也容易了不少……

哪怕是從日本過來的周曉,在剛剛進入中國的這段時間裏也不準備製作什麼全新的節目,他這次來這邊,主要工作是聯絡了日本的電視台和中國電視台,做起了把日本綜藝節目推薦到中國製作中國版的生意。

這個生意運行方式很簡單,日本方麵電視台把曾經或者正在走紅的綜藝節目版權賣給周曉,周曉這邊在經過本地化創作之後再賣給中國電視台賺取差價。

如果是周曉以外的人這麼做恐怕很難,現在不是三十年前那種閉塞時代了,中日電視台也不是沒見過世麵,如果需要的話,他們完全可以直接找上對方,根本不需要什麼中間環節。

但周曉不同,周曉去運行這件事兒,最有價值含量的偏偏就是這個中間環節。

他的能力,他製作綜藝節目的天賦和他的名氣是這個買賣能被人接受的最主要原因。

如果沒有他的話,日方不會太過於在意中國這個新興卻有些沒規則的市場,中國這邊也會擔心日方的節目漢化過來會不會水土不服,也就隻有周曉做中間人,以他對中日兩國的了解對各種引進節目從新做了包裝,中方這邊才爽快的掏錢。

而周曉這邊,除了製作之外另一個值得人們投入的自然就是他的名聲了,中方電視台方麵一旦打出“周曉親自參與引進製作”這種招牌,對於觀眾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對中日來說,這是獨門生意,隻有他能做,別人想做也做不起來。

而他第一部引進的兩個節目,對於中國這邊的日飯來說也肯定是非常熟悉的。

這兩個節目,一個叫《vs嵐》,一個叫《料理東西軍》。

《vs嵐》是富士台的綜藝節目,但因為嵐是傑尼斯現在手下最火熱最有統治力的組合,所以這個節目的大部分權利都放在傑尼斯手下,這個節目的引進,周曉也是找了兩家一起談才談下來的。

買下《vs嵐》的中國版權周曉並未花多少錢,雖然這節目在日本有著極大的統治力,可在中國,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誰是嵐,而且這個節目的整個創意也不是非常的新潮,與其說周曉是買了這個節目的製作方式,還不如說他買的是這個節目在製作時候對偶像藝人的推廣方式。

至於未來這個節目他準備賣給誰,中國的偶像之路未來還有的走,慢慢來不著急。

而第二個節目《料理東西軍》就更便宜了。

這節目是跟日tv一個集團的讀賣電視台製作播放的一檔料理綜藝節目,因為製作電視台影響力不夠的關係,所以這檔節目的價格也注定了不會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