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是一件大事,無論貧窮還是富貴,每到年底,人們都會把最好吃的拿出來,把最好看的穿出來,這是一年來享受收獲的日子,是忘卻煩憂,忘記辛勞無憂無慮的日子。
過年這樣的大事當然有它自身的規矩,每個地方的規矩都大同小異,各地的風俗不同,也就造就了過年的習俗的不同,比如,北方要吃餃子,而在陳實的家,西南地區就沒有吃餃子的習慣。
在這裏,大年三十晚上一定要擺上最豐盛的一桌食物,酒水要買最好的,小孩子也可以在這天偷偷喝點酒,大人即使看見了也不會管,因為這是開心的日子,是該慶祝的日子,沒有人會為此而不高興,而讓人不高興。一桌豐盛的食物是怎麼也吃不完的,不過正是要吃不完,就是要剩下。因為有一種說法,今年吃不完,留著明年吃,表示年年有餘的意思,這個風俗是很重要的。
陳實記得小時候,每到過年,他不用吃飯,光喝飲料就飽了,不過即使如此,母親還是要給他盛一碗飯放著,等到第二天,就可以說這是去年吃剩下的,不過即使是剩飯,也絕對不會丟棄。這種風俗隻有平窮過的人才能理解,也是從平窮中傳承來的習慣。
陳實記憶最深的就飯桌上的一碗青菜,母親告訴過他,吃飯的時候必須先吃青菜,因此,無論桌上食物怎麼豐富,一碗青菜是絕對不能少的。這個習慣到底是什麼意思至今他還不明白,也沒有問父母,或許他們也不知道,這不過是古老相傳,一代一代傳下來的,至於當初的含義,早就遺忘了。
大年三十有守歲的習慣,這點似乎每個地方都相差不大。不過大年初一的習俗卻又大不相同,在這裏,大年初一不能吃肉和油,隻能吃素,植物油列外。還有在大年初一的早上,要吃一種形狀似餃子,但是裏麵的餡卻是甜的,用芝麻拌上糖,如湯圓卻又不是湯圓。
這是此地的獨特風俗,據陳實觀察,這有點像是元宵和餃子的結合體,元宵節的時候他們卻沒有吃湯圓的習慣,因此陳實猜測可能是因為農忙,所以才把元宵與餃子結合在一起吃,這樣一來可以節省時間,而來可以節省食材。
過年要拜年,過年要收發壓歲錢,這點每個地方都相同。收壓歲錢的隻有小孩,成人沒有收壓歲錢的權利,隻有發壓歲錢,陳實也算是成人了,而且他現在不缺錢,因此大年三十就包了好多的紅包。家裏人收壓歲錢的隻有弟弟和妹妹,他們兩個都還在讀書,年紀小,不過也沒有幾年時間了,過不來幾年,他們也到了要發壓歲錢的年紀了。
拜年可是大事,而且因為父母的兄弟姐妹不少,所以親戚也特別的過,母親有四個姐妹兩個兄弟,父親有三個姐妹,也就是說他有四個姨媽兩個舅舅,還有三個姑媽,這麼多的親戚,不是一天兩天能走完的,當然若是時間不夠,路途太遠就不用去了,一般姨媽們都會找一個時間在外婆家聚會,如此母親和姐妹們也能見上一麵,姑媽們則會在十五之前來家裏拜年,到時候就是他們忙碌的日子。
中國人的人情世故是很講究的,雖然沒有硬性規定,但是這種無形中的一種約定俗成反而最有效率,比起法律來要更加的管用,這是幾千年形成的習俗,想要改變是很困難的,也沒有人想要改變,不過時代的變化往往會導致一些風俗的消失,往往會導致這些習慣的沒落。
今年的過年對於陳實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要挨家挨戶的拜年,而且還要送上厚重的禮物,因為他即將成家了,媳婦都帶回來了,當然要領著她去見見親朋好友,然後兩人還要回到李雅蓮家,她家的親朋好友也不少,自然也少不了要走一趟,不能厚此薄彼。
大年三十晚上,吃飯前陳實點燃了鞭炮,在一陣劈裏啪啦的喜氣聲中,迎來了最為熱鬧的三十夜。家裏把飯桌擺放在客廳,一邊看著春晚,一邊吃喝慶祝這個喜慶的日子。
在電視中,陳實看到了一統水廠的廣告,不但看到姚巨人,還看到小天王,兩個代言的都是一種產品,一統水。能把廣告投放到大年三十的電視上,這已經算是成功一半了,等過完年,他相信水廠的瓶裝水一定會突飛猛進,真正的打開市場,然後成為主打品牌。
一個企業若是有了主打品牌,那就走上了一個重要的台階,再也不是小打小鬧的民營小企業小工廠,而是一個真正的大型企業,有了知名度,有了品牌保證,信譽就會騰飛,利潤就會跟著如雪球一樣的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