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位於法國南部的尼斯,做飛機可以直通尼斯機場,然後轉汽車四十分鍾就到戛納。
戛納最好的旅遊季節是六月到十月,而電影節剛好在五月中旬開始,等到電影節玩後,來參加電影節的人可以在戛納好好遊玩一番。
可以說,電影節為戛納的旅遊經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陳實等人終於在機場聚集,整個劇組有十幾號人過來,當然,大多數都是演員和導演等,其他的工作人員既沒有時間,也沒有想過要參加電影節。
幕後人員除了陳實和李雅蓮這兩個導演之外,攝影師等都沒有參加,隻有小高一個人以製片人的身份來了。
大家一聚齊,李雅蓮自然就和高元圓以及張婧初兩人聊到一起去了,而其他幾個男演員則和陳實打招呼,其中陳實印象最深的卻不是主演,而是客串出演的鄧朝,因為這個演員在後世實在太出名了,以至於讓陳實不得不多關注一下他,雖然現在他隻是一個專業的皇帝演員,可這並不能掩蓋他的演藝才華,以及他特有的搞笑氣質。
眾人聊了一會兒,飛機就快要起飛了,因此抓緊上機,小高安排一切,包括在戛納需要的翻譯都已經聯係好了,因此,什麼事情都不需要陳實操心,他隻是問候一下這些演員們,看看他們適應不適應,問問他們有沒有什麼需求。
這些演員都不是後世的小鮮肉,雖然現在他們都是小鮮肉,可是比起後世的小鮮肉來說,他們更像是一個人,而不是明星,他們現在也沒有任何明星的架子,大家都還沒有成名,雖然都很有潛質,都非常有表演天賦,可一個人在沒有成名之前,是沒有人架勢的。
因此,眾人都很客氣,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出國,因此,凡有不懂的,他們都來詢問,當然,陳實自身也不懂,隻好推脫,隻好等到戛納的時候問問翻譯。
此時,他心裏祈禱,希望小高找的這個翻譯最好有點誠信,千萬別幹著翻譯的活,卻反過來坑客戶,那事情就糟糕了,他們都不懂法語,深圳連英語都聽不懂,若是被翻譯忽悠,那說出豈不是讓人給笑話?
說道外語,陳實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鄧朝在跑男上的伐木累,這可是一大笑點,當時陳實不知笑彎了多少次腰,他還記得,李雅蓮甚至笑到肚子疼。
在飛機上就沒啥好說的,飛機上要求安靜,即使想說話也不能大聲說,李雅蓮在陳實身邊,他們兩人也沒有啥機密事情,雖然卿卿我我,卻也沒有太過分,飛機起飛後,李雅蓮就睡著了,陳實覺得無聊,不知不覺也睡著了,至於外麵的風景,他是沒人會心情去看,也不知道國外的天空和國內的有什麼區別?
戛納的天氣是冬暖夏涼,整個夏天,最高溫度很少超過三十度,根據1961年到1990年的統計,平均氣溫才23攝氏度,是個避暑的好地方,當然更是一個旅遊的好地方。
這裏有大海,有沙灘,有陽光,有美女,有異國風情,有大牌明星,如此條件下,當然是吸引了很多的遊客,特別是在電影節期間,這裏的遊客最為旺盛。
電影節期間當然要播放電影,若是好電影,在這裏可是一票難求,因為來這裏參展的電影,大部分都是是首映,即使不是首映,那也是新片剛剛出爐,戛納影展的規矩是參展的影片必須沒有在本土以外的地區發行放映,不然是沒法參賽的。
戛納是藝術類的電影節,而且是世界一流的電影節,因此就吸引了很多的藝術片愛好者,每年的這個時節,總會有很多藝術電影的愛好者不遠千裏趕來,隻為一覽這些大師們的作品。
戛納當然是一個出大師的地方,在這裏拿大獎的導演,大多是大師級別的,不說其他,光說國內,能拿戛納電影大獎的導演有幾個?伴著指頭就能數,就那麼一兩個而已。
一覺醒來,空姐就告訴陳實等,已經快要到了,現在他們已經是在國外,在異國的領空了。
從窗戶望去,天空是那麼的碧藍,悠悠白雲漂浮在四周,彷如人間仙境,飛機特有的聲音雖然有點不適應,可也並沒有太過難受,還是可以接受的。
十幾分鍾後,他們落地,走出了機場,然後翻譯就在機場外麵等著,小高聯係好之後,翻譯就和大家見麵打招呼,陳實一看,對方是黃種人人,一問,居然是中國人,著實讓大家興奮不已,在國外若是能遇到一個中國人,那當然就是老鄉了。
所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雖然不至於如此誇張,不過能見到一個和自己同樣黃皮膚,黑眼睛,可以說同樣的普通話的人,當然是非常開心的事情。
因此,眾人就和翻譯混熟了。於是,翻譯就向大家介紹戛納的旅遊景點,他說道:“在戛納,必須要去的幾個地方,我一一給你們說活一下,看你們如何選擇,第一個當然是米拉瑪空間,這是一個高品質的文化驛站,有影展,有圖片展示,每年都要舉辦五六次的展覽,大多數都是視覺藝術類的,因此,必須要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