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業政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機製及路徑探析(1 / 2)

農業政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機製及路徑探析

農村建設

作者:吳琪

[摘 要]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民生產總值逐年上升,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不隻是城市發展速度加快,農村經濟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因此,農村經濟發展已成為農村新政策應該注意的問題。本文在探討農村政策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影響的基礎上,分析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相關機製和路徑。

[關鍵詞]農村政策;農村經濟;發展;發展機製;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5-0204-01

農業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業政策對於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響。農業政策的製定和實施,對於合理分配和利用資源,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和結構優化,加速農村經濟發展以及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影響作用。揭示農業政策對農村經濟發展影響的作用機製和路徑,深入分析現行農業政策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影響的實際效果,對於進一步完善我國農業政策,充分發揮農業政策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和引導作用,實現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研究表明,農業政策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農業政策對農村經濟發展的短期影響顯著,長期影響並不明顯;農業政策對要素投入具有重要的直接影響,對於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但對於農業經濟增長和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直接影響較小。農業政策影響農村經濟發展遵循導向機製、激勵機製和調控機製。農業政策通過製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以及實施農業支持政策,引導農村經濟發展,如通過農業政策引導投資的流向,加強公共投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農業發展方向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引導農村產業結構升級;引導勞動力的流動方向,實現農業勞動力的有序轉移。農業政策通過完善市場供求機製和創新的激勵機製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如土地經營權的長期不變,對農民構成了產權激勵,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解放了農業生產力;農產品最低收購銷價和糧食儲備的實施,保證了農產品的銷售,形成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市場需求拉力;科技創新形成了農村經濟發展的科技推力。農業政策通過調節農產品供求、調節農產品購銷價格、調節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提高農民的收益,實現農村的社會和諧,從而支持農村經濟發展。農業政策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路徑是:農業政策的實施影響土地的利用效率和要素投入效率,進而影響農業和農村產出,最終影響農民的收入和消費。取消農業稅對於農業種植麵積的增加和勞動力的增加具有直接影響,且短期和長期效應都較為明顯;對農業產量和產值的增長有間接影響,且短期效應明顯,長期效應並不明顯;對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短期效應明顯,長期效應並不明顯。因此,取消農業稅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僅僅在於農民平均減少百餘元的負擔,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提高了農村居民收益,更重要的是改變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公共投入機製,這將對農村經濟發展產生長遠的影響。

一、我國農村政策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十八大明確指出,當前農村的發展目標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出現了一字之別,把“建設”改成了“建成”,由此彰顯國家重視農村經濟建設的決心。最近幾年,國家非常重視農村經濟建設,不斷推出有關農村建設的新政策,這些政策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建設,但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如農村當前大量缺乏金融產品,因此在選擇金融產品時太過貧乏,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影響。不但如此,農村交通依然不能暢通,在過去很長時期內都沒有得到解決,這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農產品不能運出,農民增產不增收,出現大麵積虧損,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當前發放的農民補貼不足,農民每年收入過低,因此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不利於農村發展建設,經濟發展水平無法提高。

農業政策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麵,如下:第一,農業政策首先製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以及鼓勵農業生產政策,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業發展方向,對當前農村產業結構進行調整,支持農村產業結構升級。第二,合理確定農村勞動力的流動方向,保證農業勞動力實現有序轉移。農業政策利用改革市場供求機製和激勵機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國家推行農產品最低收購價進行糧食儲備,使農民的產品可以順利銷售,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第三,科技創新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政策利用對農產品供求進行調節、對農產品價格進行調整、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業生產具備較大發展潛力,促進建設農村和諧社會,對農村經濟發展起到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