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服務(1 / 2)

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服務

圖書與檔案

作者:韓永娟

[摘 要]高校圖書館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因此,要使用現代化工具,也就是要在網絡環境下使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更加完善提高。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校圖書館;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5-0210-01

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將其服務融入信息網絡的大環境中,實現資源共享。在人類社會已麵臨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急劇變革,世界各個角落的人們都強烈地感受到新時代的衝擊與震撼。知識更新經濟時代和網絡時代的一些特征,早已經深入到人們的社會生活之中。知識經濟是以知識更新為基礎的經濟基礎的經濟,其直接領先於知識更新和信息的生產、擴散和應用。為迎接經濟時代,建設高校創新體係,提高高校創新能力的奮鬥目標,因此要形成建設高校創新體係及奮鬥的總體布局。現代技術的迅猛發展,全球網絡化浪潮的興起,是一個以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等為主要信息傳輸載體,社會基礎設施更新的信息環境已經在高校圖書館以形成。高校圖書館是社會需求的產物是為社會提供服務的。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價值是通過服務體現的,在知識經濟成為社會經濟的主流,社會經濟結構開始發生變化的時候,社會需求發生較大變化,知識總量的不斷的增長,領域不斷的擴展,用戶自身結構也隨之發生變化,從整體上開始從勞動密集性向知識密集型轉變。用戶信息需求不斷增加,使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存在形態發生了變化。圖書館無論在信息資源采集、組織加工、信息服務、管理模式等諸多方麵將發生更深刻的變革。

一、傳統高校圖書館服務的特點

傳統高校圖書館主要收藏以紙張為載體的信息,它的服務必然圍繞著紙張文獻和圖書館館舍的展開。高校圖書館的藏書是以保存為主,形成了“重藏輕用”、“重管輕用”的辦館思想,往往把讀者放在次要位置。圖書館設施的建設也以更好地保證藏書、管理藏書為重點,可以說傳統的圖書館在服務模式、服務觀念、服務結構、服務組織、服務重點等方麵形成了特有的規律和特點。商品化服務模式相對單一,服務方法簡單。由於封閉型建設使高校圖書館受不同時期社會政治和經濟的製約,在發展過程中與社會的接觸是受到限製的,可謂自我封閉的內向型。高校圖書館的公益性服務是隨著近代圖書館的產生而形成的,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師生對高校圖書館需求的擴大,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主要服務方式是:館內閱覽、書刊外借、文獻複製、參考谘詢等等。圖書館滿足於書刊的借借還還服務方式。同時也束縛了服務人員的思想,缺乏主動服務的精神。單純型服務使傳統的高校圖書館麵向比較固定的讀者群,主要對到館的讀者進行服務,高校圖書館有自己的讀者群,專業圖書館也有自己的讀者群。由於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培養了傳統圖書館的用戶。他們習慣把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方式僅僅放在圖書館,獲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比較單一,圖書館可提供的服務方式也比較單純。

二、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服務

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現,網絡信息資源的出現,徹底摧毀了“田園式”的傳統圖書館借閱模式,也給圖書館的自下而上發展空間帶來了新的契機。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生產對知識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方式受到嚴懲衝擊,促使傳統的機製、動作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新型服務模式的雛形已出現。圖書館服務工作從滿足書刊借閱的文獻需求為主,轉移到以滿足知識信息需求為主、以知識開發服務為主要功能,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形成了新的方式。開放型服務使高校圖書館開始突破圍牆,跳出固定場所,主動接觸社會,擺脫了傳統文獻處理的限製,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組織、服務等方麵,麵向網絡環境,以新的方式組織、控製、選擇、傳播信息建立了輻射型的開放服務係統。主動服務是麵對社會的信息需求,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已經開始走出圖書館,麵向社會、麵向需求、上門服務。在做好陣地服務的同時,工作人員主動與用戶聯係,了解需求,采用新的服務方式,主動為讀者服務。針對型服務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社會的建立,圖書館開始衝破傳統服務模式,緊密地配合社會需求,提供特色服務,有針對性的服務,不斷提高讀者的滿意率。多樣型服務是現代圖書館以用戶為中心,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擺脫傳統的服務方式,摒棄單個、重複、被動的手工服務。把服務模式從“單純服務型”轉變為“服務經營型”,把服務推向市場,開展信息的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