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計劃生育

科學論壇

作者:高用翠 梁宵

中圖分類號:C9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5-03280-01

有所思才得以有所夢,夢的內容反映的是追求、體現的是抱負。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這也中華民族的百年渴望。然而,實現這個“中國夢”首當其衝的應為國家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試想,如果一個國家的人口總量無序增長,則勢必吞噬消耗國家的經濟發展成果,因此,要真正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計劃生育政策不動搖。

堅持計劃生育政策是實現中國夢的必要成長階段。各個國家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必須麵對一個現實問題——人口老齡化。國外媒體曾悲觀的認為由於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正使國家麵臨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並勢必對其社會經濟增長發展不利。其實人口老齡化是代表社會的進步,首先可以代表著本國的人口平均壽命的增長,其次說明人口生活質量和醫療條件逐年增長。當然,這也帶動著國民對社會養老保障機製的重視,也體現著計劃生育的成功。

堅持計劃生育政策,手動調節社會的平衡。年度新增人口對經濟發展是一種必然性壓力,年度新增人口的消費保障是對國民收入的一種折扣。根據測算,我國年度新增人口需要消耗0.6%—0.8%的年度經濟增量,如此來看,堅持計劃生育政策是推動社會經濟增長的必經之路。世界人口從25億增長到現在的75億,中國人口從1953年第一次普查時的6.02億增長到現在的13億。但是因為計劃生育,形成倒立金字塔型的人口結構,完成人口縮減。

最近不少專家提出和研究“用工荒”問題,但是這並不是阻止計劃生育的理由。其一,所謂的“用工荒”實際上是個假象,中國仍然是全世界勞動力最多的國家,我國每年新增勞動力在800萬以上,農村按照土地吸納度計算的過剩勞動力占農村勞動力總量的70%以上。其二,現在的“用工荒”是相對於農民的就業邊際效率而言的“用工荒”。其三,勞動力資源豐富是一個條件,但不是根本條件,最重要應該是體製改革、機製轉型、創新驅動、全麵開放,這些才可以從根本解決此問題。其四,認為“人多好勞動”更欠辯證思考。從一定意義上看,一個國家的勞動力資源多並不是優勢,而是劣勢,因為增加就業機會和保證就業成本的難度更大。如此說來,堅持計劃生育政策,才能帶動中國夢的實現。

堅持計劃生育政策不等於不優化計劃生育政策。從1980年到2012年,我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已經有33年的時間了。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持續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也在不斷創新和完善,將來計劃生育仍然還是基本國策,政府調控人口的職能仍然需要長期存在,還會從公共社會利益上去統籌人口的生育和發展。黨的十八大展示的宏偉目標,讓全體人民如此近切地看到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