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討當前汙水處理廠存在的問題及對策(1 / 2)

探討當前汙水處理廠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理論廣角

作者:孫江雲

[摘 要]進入新世紀以來,資源環境約束加劇使得社會矛盾的凸顯,尤其是水資源短缺問題,水資源的循環利用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通過對我國的汙水處理廠進行相關描述,總結出在汙水處理過程中存在的若幹問題,並且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水資源;城市汙水處理;汙水處理廠;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TG33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5-0371-01

一、前言

據相關資料表明,我國水資源非常的貧乏,人均占有水資源隻有222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的1/4,屬於嚴重缺水國家之一。再者,水資源汙染嚴重。十一五”期間是我國大陸地區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取得跨越式發展的五年。在2005年對5個城市內湖水質監測,全部屬於V類和劣V類。同時,經濟騰飛也帶來了城市水資源的嚴重汙染,工業廢水排放量大,占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的55.3%。所以汙水處理廠作為城市水資源的一個淨化器,對於我國水資源的建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國對環境質量建設的腳步日益加快,2006年,城市水汙染廠也由266座增加到937座,汙水日處理能力大大加強。隨著我國城市水汙染廠數量和規模上的不斷提升我國的城市生活用水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麵對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還是存在很多問題。

二、當前汙水處理廠存在的問題

1、機製不完善,監督不到位

我國的汙水處理係統和配套設施都是由政府“親手抓”、“親手做”。這種一肩挑的機製不僅因為政府機製的冗雜而變得效率低下,還因為建設、監管合二為一,相互聯係,導致監管力度不夠,根本達不到建設要求。

2、工藝技術落後

汙泥源頭減量、預處理技術、汙泥消化技術都已經非常成熟,但是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優化,充分發揮其優勢;臭味大、周期長是汙泥堆肥技術長期以來難以解決的問題,在以後技術研究過程中要盡快攻克這個難題;汙泥協同處置和焚燒技術容易造成環境汙染。

3、汙水利用率低

我國城鎮生活汙水再生利用量隻有汙水處理量的4.6%。汙泥利用率隻有20%。汙水處理廠大部分隻對汙水經過一部分淨化處理然後排入水體,並沒有對汙水進行充分利用。

汙水經過一定標準處理就能達到生活用水的品質。特別是在水資源匱乏的地區,利用汙水來優化回水係統能夠緩解水資源和城市用水之間的矛盾。政府要製定一係列措施支持和鼓勵中水回用,防止浪費。同時對汙泥也要進行回收利用。因為我國在中水回收利用和汙泥回收利用的技術比較落後,就需要加大對回收利用的研究。

4、運營成本較高

在2006年,我國城市汙水處理廠運行費用達到101.6億元,而征收的汙水處理費用隻有37.億元。完全不能滿足汙水廠運行費用。很多汙水處理廠在設計之初就缺乏科學依據,隻是在規模、技術上一味追求大、新。未考慮到整個去汙係統實際運營成本,導致有些汙水處理廠因運營不濟成停運或者半停運狀態。

汙泥運營成本高是多方原因造成的。政府要鼓勵多種資金進入汙泥處置建設中去,利用市場機製吸納運營資金。同時完善收費體質,不能造成收費漏洞。

5、汙泥定義不清,責任主體不清

要研究汙泥的利用率就要先明確汙泥處理的定義。我國對汙泥處置的概念還是混淆不清的。處置方式也受到汙泥概念的影響。汙水處理、汙泥處理、汙泥處置的目標不明確,也影響到了技術路線和技術標準。從而在實際汙泥處置過程中無法辨別責任主體。

6、汙水處理廠規模不符合實際情況

汙水處理廠的規模不管資金多少,都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建造。規模過大,會加大資金投資,拉長建設周期,投入與產出不能形成正比。規模過小,滿足不了當地汙水處理需求,形不成規模效益。所以汙水處理廠的建設要在一個適當的規模上。有數據表示:超過30萬t/d處理能力的大型汙水處理廠就不具有規模經濟效益了,相對而言,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