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腎精不足多白發(1 / 1)

腎精不足多白發

閱讀

作者:胡維勤

腎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藏精”。精,是精微、精華之意。人的精華物質都被它“閉藏”起來。所謂“閉藏”,就是使精氣在體內充分發揮作用,而不無故流失、耗散。古代及現代養生家都特別強調“養腎”的重要性。

“腎之華在發”:嬰兒腎精稚嫩,頭發偏黃、細軟;青年人腎精充足,頭發烏黑油亮;老年人腎精虧虛,頭發白的多黑的少。另外,“發為血之餘”:年輕男性血氣方剛,血熱會使頭發早白;其他如憂愁、熬夜等傷陰耗血的行為,也會使人白發增多。

黑發變白本是一個正常的自然衰老現象,對健康也無大礙,如果不是出於愛美或者對衰老的恐懼,可以不用管它。如今的人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年紀輕輕白發過早地爬上頭頂。什麼年齡段出現白發才算正常呢?一般情況,人到40歲以後才開始有少量白發出現,然後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白發過早、過多地出現,是腎精不足的信號。中醫認為,頭發的生長全賴於精和血,腎藏精,故有“腎之華在發”之說。頭發的生長與脫落、潤澤與枯槁,不僅依賴於腎中精氣之充養,而且亦有賴於血液的濡養,故有“發為血之餘”之說。

剛出生的嬰兒,由於腎精還很稚嫩,並不充足,所以頭發要麼偏黃、要麼細軟;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腎精的充盈,頭發開始變得很黑。隨著年齡的增長,腎中之精又開始出現虧虛。由於頭發處於人體的最高處,當體內的營養物質缺乏時,頭發最易受到影響,於是,頭發開始變白,甚至全白。中醫稱這種情況為“不能上承於頭”,也就是說這些精華物質不能上行以供養於頭部所致。俗話說:“人老先從頭上老,白的多,黑的少。”所以,從頭發的變化,大體可以看出腎中精氣的盛衰及其衰老的演變過程。

腎精不足引起的白發,一般是隨年齡增長而出現,主要是從兩鬢開始。出現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從中醫理論來講,發由腎氣所控製,五行中腎屬水,而顏色也有五行之分,黑色屬水,按食物五行補五髒的說法,黑芝麻、黑豆、何首烏等黑色食物都是補腎益發的良藥,因此可多吃一些這樣的黑色藥食,據說晚年慈禧之所以還能保持一頭烏黑濃密的頭發,就與她常吃黑芝麻等食物有關。

下麵,再重點給大家推薦一道藥茶——首烏茶,這個方子出自《本草綱目》。首烏茶怎麼做呢?很簡單,去藥店買100克何首烏,它們一般都是經過炮製的,看起來是很黑很厚的粗塊,需要把它碾成粗末,然後1次舀6克,大約1小勺,用開水衝泡,加蓋3~5分鍾,日常代茶飲用,1劑可以喝1天,喝到首烏茶水顏色變淺、味道較淡就可以倒掉了。

說起何首烏,它可是和人參、靈芝、冬蟲夏草並稱的“四大仙草”,是烏發中的明星中藥。唐李翱所著《何首烏傳》就說它能“壯氣駐顏,黑發延年”。單從名字來看,“首烏”大致就是“頭發黑”的意思,再加個“何”字,就變成“頭發怎麼黑了?”由此可見,最初命名的人也對黑發的緣由百思不得其解。

曆代醫家對何首烏的評價很高,例如《本草綱目》指出:“此物氣溫味苦澀,苦補腎,溫補肝,能收斂精氣,所以能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髭發,為滋補良藥。”

生活中有些人年紀很輕,卻出現了少白頭、脫發、頭屑多等現象,這是什麼原因呢?不一定是腎精不足,很可能是“血熱”。關於血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從正在《儒門事親》裏有一段記載,大意說:世人隻知道“發為血之餘”,毛發出了問題是精血虧虛導致,豈不知氣血過熱,反而對頭發不利。頭發就像頭頂的草木,火多水少,草木反而長得不好。

如果張從正的話不易理解,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觀察一下,女人的頭發比男人好,白的也比男人晚,為什麼呢?因為女人性格安靜,氣血溫和,男人脾氣暴躁、氣血偏熱。如果您有少白頭,或者稀疏的白發,而且伴有煩躁易怒、頭部烘熱等現象,那就有可能是血熱引起的白發。說到這裏,突然想起古代人相親,衡量女人的美,其中之一就是看頭發,頭發生得烏黑濃密,說明她氣血溫和、性格好,而且腎精足、好生育,這樣才是旺夫益子的好妻子。

對於血熱帶來的白發煩惱,可以使用桑麻丸。其主要組成為:桑葉2份,黑芝麻1份,白糖適量。桑葉擇去梗,研成細末,黑芝麻打成粉,加白糖拌勻。每日早晚20克,約2勺,白開水送服。此方源於“扶桑至寶丹”,明代《攝生密剖》記載:桑葉、黑芝麻煉蜜為丸,能治“顏衰發白”。其中桑葉按《本草綱目》的說法可“治勞熱咳嗽,明目長發”。本方對腎精不足和血熱偏盛所致的白發都有一定的效果。

此外,還有一類白發屬於情誌煩勞所致,唐代《千金翼方》所說頭發“憂愁早白”就是這個道理。主要發生在那些性格抑鬱的人身上,加上操勞過度,事事親力親為,會在較短的時間裏出現白發,一般從兩鬢開始。同時可能伴有兩脅脹痛、食欲不振、心煩失眠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