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32年8月,此時錦天已經十一歲。在那個年代,男子十一算是半個成年人了。這一年邊關戰事越來越吃緊。
皇太極自登基以來,屢次小股進犯大淩河及錦州防線。祖大壽率邊防士兵同仇敵愾,連連取得勝利。
遼東經略孫承宗為了能夠保住錦州一線,攜全部家眷移居錦州城。向朝延及軍中表明誓死保衛錦州城的決心!由此軍威大振。
孫承宗也是一個老牌兒的軍事專家。他已經看到,自努爾哈赤歸天,皇太極登基以來,後金的國力一日盛於一日。
以皇太極的野心,錦州城遲早又要麵臨一場大仗、硬仗!他攜家眷前來,目的就是為了鼓舞軍心,加強這裏的防禦。
祖大壽身為錦州總兵,見‘總司令’都將家屬移至前沿陣地,自己更是不敢落後。
但大壽留了一手兒,他可不想讓自己的家人全都做了戰場的犧牲品。他決定帶兩個兒子、還有五夫人謝瑤琴等從寧遠移駐錦州。小錦天、玉蟬、大夫人等一幹眾人仍留守於寧遠城。
錦天早就盼望著上戰場了,碰到如此良機他豈肯罷休?一再懇求大壽將他也帶入軍營。無論錦天如何苦求,大壽就是不允。最後錦天沒有辦法,搬來了母親沈從雲說情。
沈從雲雖在年齡上比大壽小很多,但自從雲入祖府以來,大壽一直以嫂嫂相稱,對從雲恭敬有加!
“大帥,天兒吵鬧著要隨您到前線。如大帥不嫌天兒累贅,就帶上他吧。”從雲向大壽求情。
“嫂子,大哥死後隻有這一顆獨苗苗。前線太危險,我怕一旦有個閃失無法麵對九泉下的袁大哥呀!”
“將門之後人,理應讓他早一些經曆戰火的洗禮。這是他一生的命,大帥不必過於擔心。”從雲又勸道。
“天兒年齡還有點小,待過個二三年我再將他帶入兵營也不遲。再說他現在從範先生、天楊道人習文練武,尚未有成。”
“這不是難題,大帥可建言二位先生同去錦州陪同天兒。他們要是不答應,從雲親自去向二位師傅建言。”
大壽手捋胡須一陣的沉默,繼而道,“嫂嫂,你真的不怕天兒有個三長兩短?戰場可不是鬧著玩兒的,皇太極的滿八旗也不是吃素的。一旦城破則人必亡啊!”
從雲笑笑,“自他父含冤被殺以來,我無時不在盼著我兒能早日建功立業,為其父平反昭雪。”
從雲頓了一頓又繼續道,“身為袁家後人,本就不應該生活在蜜罐裏。早一日接受戰場的洗禮,對他今後的軍旅生涯有益無害。”
既然嫂夫人沈從雲如此說,大壽不再多講什麼。接著試探著問了一句。“天兒隨老夫入錦,那嫂子你是否也考慮一同前往?畢竟這樣便於照顧天兒的起居。”
“我陪著大夫人在寧遠等你們的捷報,天兒既然想入兵營,那就讓他與普通一兵吃住在一起,無須任何人來照顧他。”
大壽深佩從雲。一個女子,看問題能夠如此深遠、能如此大氣!真乃女中丈夫也。
出發之日,小玉蟬不幹了。知道錦天要去兵營後,她可是一直吵鬧著要跟著錦天哥哥。大壽自不會同意一個小姑娘的要求。當錦天跨上戰馬那一刻,小玉蟬哇地一聲大哭起來“錦天哥哥不要走,錦天哥哥不要走……”
同來送行的沈從雲慈愛地將小玉蟬抱在懷中安撫道,“丫頭莫哭,錦天哥哥過幾日就會回來陪你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