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尚可喜率區區二千老弱病殘從海上乘船來投奔大清國,皇太極見他兵馬甚少,可利用價值不高,便對尚可喜動了殺心。
是錦天在尚可喜危難之機救下了他,並授他漢八旗正紅旗都統之職。自此他才有了一展鴻圖的良機。尚可喜對錦天的感情甚至要高於對多爾袞與多鐸的感情。
他此時的心裏對大清國是死心塌地效忠。當他聞聽多爾袞病逝的消息時,心中也是悲痛萬分。他雖然對多爾袞與多鐸心存感激之情,可對阿濟格並無太多好感。
阿濟格憑借是多爾袞的長兄,時常在他及眾漢軍將領麵前傲慢無禮,眼中根本不把他們這些降將放在眼裏。
好不容易憑借戰功而獲得封妻蔭子的世襲王爵,他的心中自是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就。他不願意看到大清國內亂。
尚可喜深知國亂對誰都沒有好處。前明王朝的失敗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如果不是李自成造反,滿清根本沒有機會入主中原。
國家隻有安定團結,自己的利益才能長久保持。因此他內心中對阿濟格舉兵造反並不讚同。
此次奉阿濟格的命令攻打西門,倒不是出於尚可喜的本意。但憑借自己對多爾袞的深厚感情,他也懷疑多爾袞不是落馬摔死。為了一探真相,他附從了阿濟格,率漢八旗軍兵困北京城。
尚可喜來到紫禁城西門後,嚴令軍士不可造次、不可騷擾百姓的正常生活。隻是將西門團團圍住,不進攻也不後撤。
尚可喜是留了心眼兒的。他想讓阿濟格的滿洲兵去主動出擊,自己則率漢八旗在西門外隔岸觀火。
如若阿濟格贏了,自己趁機進城奪得一份功勞;如果阿濟格敗了,那自己並未主動進攻,即便獲罪也是罪不及誅九族。頂多算是一個協迫做案!
正當尚可喜在自己的中軍大賬內與諸將把酒言歡,打著如意算盤之時,外邊傳令兵進來報告,“稟平南王,營外有大清國錦郡王錦天奉莊後懿旨前來拜望。”
尚可喜聞聽是老上級來訪,心中一陣暗喜。可轉念一想,不妥。如今這是敵我對磊的雙方,此時錦天突來營中造訪,明擺著是來勸降的啊!
見了錦天,阿濟格那邊必然對他產生猜忌;不見,對不住老上級當初的栽培與提攜!尚可喜於賬中急得直撓頭,不知如何是好。
思來想去,他覺得還是不應該在此局勢下麵見錦天。他喚來傳令兵道,“你去告訴錦郡王爺,就說本王無意造反,隻想知道攝政王的真正死因。”
傳令兵去後不大功夫又轉回來稟報道,“回平南王,錦郡王讓卑職傳句話給您。”尚可喜急急地說道,“什麼話,快快道來。”
“阿濟格無德、無才;若他主政國必亂。莊後與福臨仁政愛民,為大清正統。何去何從,請平南王細細思量。”傳令兵一字不差地將錦天的話一一道出。
尚可喜手撫帥案長歎一聲,緊鎖劍眉舉棋難決!獨自一人守在賬中焦灼難安!
將近掌燈時分,傳令兵進來稟報道,“稟平南王,英親王阿濟格送來北京八大胡同第一名妓‘賽貂蟬’前來軍中慰勞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