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揚古領兵出山東直奔江西而來。果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費揚古千裏奔襲,不辭勞苦,以迅雷之勢橫掃江西全境,不到三個月時間,費揚古盡占江西各地。
安親王嶽樂平定河北後,親督二十萬大軍南下湖北,直赴長沙而來。攻打湖北時,還算順利,嶽樂很快便占領了武漢。但進入湖南境內,嶽樂遭遇了吳三桂軍隊頑強的阻擊。雙方打得難解難分。
好不容易攻至長沙外圍,吳三桂打紅了眼睛,他知道如若長沙失守,衡州必危。衡州是他北進的大本營,也是通往貴州與廣西的門戶。
為了保住衡州,吳三桂將與嶽樂的決戰戰場設於長沙。吳三桂於長沙布設了十萬大軍,並由心腹大將夏相國親自指揮。
曆史往往在不知不覺地重複著它的車輪。二百多年後的二戰戰場。蔣介石同樣為了保住衡陽這三省交叉之要地,而將與日寇在湖南的決戰戰場設在了長沙。
此時的長沙保衛戰遠沒有二百多年後那場戰役慘烈。因為長沙城高牆厚,又加上夏相國指揮有度,嶽樂幾次攻城皆以失敗告終。
嶽樂飛奏京城,將長沙戰役情況向康熙皇帝詳細彙報。康熙返回的聖旨廖廖數語:“以廣東之錦親王、江西費揚古合圍之,困死吳軍於湖南狹長地帶。不急攻。”
年輕的康熙皇帝再次以他無與倫比的政治智慧站在了曆史的巔峰。他的戰略構想無疑是相當正確的。吳三桂之軍遠途作戰,最怕糧草短缺。
嶽樂謹遵康熙皇帝之聖旨,他命江西費揚古緊緊挾斷吳軍與耿精忠的聯係。同時命錦天北出韶關,以小股部隊日夜騷擾吳軍設於衡州的南大營。
湖南本是個物產不豐的省份。如此眾多的軍隊集結在湖南境內,吳軍可是吃了大苦頭。雲貴方麵運來的糧草十之八九被嶽樂派出的部隊截持。南部廣東的糧草被錦天死死挾住,北部嶽樂親率大軍堵住。
英明睿智的康熙皇帝果然不同凡響,他的耐心古今帝王中少有。因為這一困,將個吳三桂困在湖南境內居然長達四年之久!
此時的吳三桂又嚐到了當年被困錦州城的苦頭兒。士兵們開始殺馬充饑,吃光了馬匹開始吃百姓之肉。
周邊的百姓被他們吃光了,他們開始吃餓死的士兵或病重的士兵。吳三桂,堂堂的平西王!一天隻能喝上三碗南瓜湯!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適應一方之人!舉個例子:一個從未到過南方的東北之人,如果突然來到南方濕熱之地,那麼他的身體肯定短時間難以適應。
濕,在中醫學中是一個最難治的‘邪’毒。因為濕症並不會單獨存在,它往往伴隨著熱或寒同時襲擊著人體的健康。
身體濕重之人,輕則皮膚濕疹或犯水腫之症。若長期積累濕症於身而不重視的話,長此以往,身體會得不治之症。就是現代醫學所說的‘癌’。
湖南、四川之地土著居民喜食辣椒,歸其原因,是當地人民通過長期總結,發現辣椒有良好的祛濕之效,可助人體迅速排出濕氣。
吳三桂生於東北,喜食清淡之物而不喜食辣椒。後來定居在雲南高原幹燥之地,其氣候條件甚至比東北更佳,故而身體並未受到‘濕’之侵犯。
但是,衡州被圍四年,吳三桂被濕症侵擾了整整四年。最終身重腳重不喜動,到後來頭昏目痛無精打彩。隨軍中醫束手無策,吳三桂的病情一日比一日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