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危在旦夕(1 / 2)

宋江趕緊起身將李助扶起道:“先生不必如此,貴我兩軍既是盟友,這本就是宋江分內之事,還有一件事要告訴先生知道,希望先生早做準備。”

“什麼事情?”李助見宋江說得鄭重,不由得問道。

宋江半真半假地道:“這次元宵燈會,那高俅可是沒安著好心。他也不知道從哪裏得來的消息,竟然提前得知我們會進城打探消息,要在今晚燈會結束之時全城戒嚴,抓捕我等眾人。”他知道王慶和方臘的關係並不太好,並沒有將高俅的真正意圖說與李助知曉,但也說不上是在騙他,高俅倒不介意在抓捕方臘同黨的時候順道拿下李助等人。

宋江仁義在先,李助倒沒有起疑,對宋江的話信以為真,深深一禮道:“多謝宋頭領提醒。”繼而對那高俅咒罵道:“這個老賊,王頭領昔日裏被他迫害,正要找他算賬,他倒先打起我們的主意來了,一定要給他些教訓才行。”

宋江生怕立柱莽撞行事,連忙勸道:“先生切莫衝動,還要先想好退路,方為上策啊。”

“宋頭領放心,李助心中已有計較,這一次定然不能輕饒了高俅老賊。”李助一副胸有成竹地道。

宋江不知道李助要怎樣對付高俅,但既然他說得這麼自信,定然有所依仗。再想到三人都有一身驚人的武藝,加上自己提前告知高俅的陰謀,應該不難脫身,也就不再為他們擔心。之後幾人又說了些閑話,李助就向宋江請辭道:“今天李助冒昧前來,擾了諸位的清淨,就此別過。”

“李先生、二位將軍多禮了,請。”宋江聽到他們要走,也不挽留,將他們送到門外,方回轉來。

武鬆不解的問道:“大哥,你將高俅的計劃告訴李助,不知有何用意?”

宋江淡淡一笑道:“李助既然來了,並從我這裏得到了宋軍的消息,我自然要收回一些利息。我將高俅的陰謀告訴他們,就是要將汴梁這坑水給攪渾,正所謂‘渾水摸魚’,汴梁越亂對我們就越有利,到時候高俅顧此失彼,我們就有機可乘了。”

“那大哥對李助說,趙佶不會貿然向遼國發動進攻也是假的了?”武鬆接著問道。

“這件事情我倒沒有騙他,這和高俅的事不同,關係到王慶軍的生死存亡,我們兩軍現在既已結盟,我自然不會拿這件事來騙他們。”宋江耐心地向武鬆解釋道,他從一開始就打算將武鬆培養成一員能夠獨當一麵的大將,因此總是將他帶在身邊,著重提高他綜合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武鬆猶豫了片刻,憂心忡忡道:“可這樣一來,王慶若是不肯與宋軍決戰,勢必會增加我軍的壓力啊。”

“我軍麵臨的壓力固然會有所增加,但你要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若是方臘和王慶完了,趙宋的南麵就沒有了威脅,到時候趙佶就會集中力量對付我們,這樣的話,我們隻有敗亡一途。趙佶這個人我很清楚,對外作戰縮手縮腳畏葸不前,對內鎮壓農民起義卻是毫不手軟,因此在我們沒有足夠強大的實力之前,決不能讓方臘和王慶被宋軍擊滅。”

“現在最讓我擔心的還不是趙佶,而是即將崛起的金國,一支新生的力量往往具有無與倫比的破壞力,若將趙佶比作一隻綿羊的話,這個金國絕對是一隻凶惡的猛虎。宋遼之間已經停戰百年,兩國一向睦鄰友好,遼國本來可以作為宋金之間的緩衝地帶,幫助宋朝抵禦金國的入侵,趙佶這個誌大才疏的家夥,完全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為了一己私欲,不惜與完顏阿骨打訂立海上之盟共攻遼國,無異於與虎謀皮,遼國滅亡之時,就是金國南下攻宋之日。”宋江耐心的向武鬆分析當前的形勢。

“金國將會是宋朝和我軍未來最大的敵人。”宋江用這句話作為自己的結束語。

武鬆和戴宗沉浸在宋江的高談闊論中,久久不能平複,他們從來沒有想到過這些事情,曾幾何時,他們將造反看成一件極為簡單的事情,拿起一根木棒或者一把刀槍,拉上一二百號人,據住一個山頭就可以舉事了。隨著山寨的規模越做越大,他們不再滿足於像強盜一般小打小鬧,當他們將造反作為一項事業來做的時候,就越發地感到敬畏,他們在這條路上嗅到了不同尋常的氣味,那是死亡的味道,今天還在一起歡笑玩鬧的兄弟,明天就有可能永訣。

三個人都不再說話,這個話題太過沉重了。宋江今天沒有再出去,他將最近的事情細細地在腦海中梳理了一遍,生怕漏掉一個細節,引發不可挽回的後果。想來想去,還真讓他想到了一件事,他的眼前不禁浮現出“田記雜耍”的那個班頭以及他的飛刀。此事一經想起就再也揮之不去,宋江心中不由得一陣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