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馬政也隻好隨同趙有開被一同看押了起來,宋江也遵守自己的承諾,命安道全為趙有開調治身體。將一行人監押起來之後,宋江著重囑咐朱武和時遷,一定要問出宋金聯合攻遼的確切時間。
宋江這一手果然收到了效果,馬政等人倒也硬氣,被時遷看管起來後都保持了沉默,問什麼都不回。那三個金國使者就沒有這麼多顧忌了,他們與遼國本來就已經是不死不休的局麵了,巴不得宋金結盟的事情泄露出去,最好能讓遼國生出首尾不能兼顧之感,分出一部分兵力對付宋朝,以減輕他們的壓力。隻是鑒於兩國結盟時的協議,才沒有將這個消息放出,也是寄望於宋朝這個盟友能與關鍵時刻從背後捅遼國一刀,以收奇效。
如果攸關三人身家性命,又是在宋朝的地盤上被抓,即便消息泄露出去也能以此為借口推卸責任。他們索性就將自己所知一五一十地供了出來。
說到這海上之盟,那就話長了,宋徽宗為此可謂是籌謀良久,費勁了心機。此事起於一個叫馬植的人,此人本是遼國燕京霍陰人,出身於一個顯赫家族馬氏。韓、劉、馬、趙號稱燕京四大漢姓,安次韓氏,昌平劉氏,霍陰馬氏、幽州趙氏,世代顯官輩出,在燕京地區很有影響力。
馬植在遼國擔任光祿卿,負責掌管皇家祭祀、朝會、釀酒、膳食等後勤接待方麵的事宜,是個三品官,級別雖然不低,可政治地位並不高。而馬植卻是一個胸懷大誌、心向宋朝之人,他在燕京曾與燕中豪士劉範、李奭、馬柔吉三人義結同心,在北極廟下灑酒明誓,祈天為約,欲使燕雲回歸宋朝。
後來童貫出師遼國,馬植借機同童貫取得了聯係,馬植請童貫給他起個名字,便於他日後與宋朝聯係,於是童貫就為他取名李良嗣。童貫走後,李良嗣便開始暗中刺探遼國政治民情、軍力虛實,以為日後在宋朝的進身之階。
宋徽宗政和五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起兵反遼,迅速攻占了遼國東京道大片領土。李良嗣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於是暗中派人聯絡宋朝,在得到宋徽宗的同意後,李良嗣同族兄馬柔吉攜帶家人渡過宋遼界河——白溝河,投奔宋朝。
李良嗣麵見宋徽宗,向他詳細陳述了遼國天祚帝整日耽酒嬉戲,四出遊獵,斥逐忠良,任用群小,苛政殘暴,萬民罹苦的情狀以及金國完顏阿骨打占領江寧州,在出河店大敗遼軍十萬,不日就要進攻遼國東北重鎮黃龍府的消息;並預言遼國必亡。
最後,李良嗣向宋徽宗拋出了自己心中醞釀已久的戰略構想,從登州或者萊州渡海到遼東結好金國,與之相約一起夾攻遼國,如此則遼國可圖、燕雲可複。宋徽宗一向好大喜功,一想到曆代先人收複燕雲十六州的遺願將在自己手中完成,當即采納了李良嗣的聯金滅遼方案,並賜其“趙”姓,以示對他的褒獎。
就在這時,遼國應州知州王師中率領全家投歸宋朝,宋徽宗當即任命王師中為登州知州,並交給他一個秘密使命:探索出一條從登州出發、渡海赴遼東聯絡女真的海上之路。王師中也沒有辜負宋徽宗的期望,上任不到半年,便從投歸的遼國蘇州人高藥師、曹孝才、僧郎榮那裏探明了一條前往遼東的海路。
宋金之間的結盟事宜便也隨之展開,到如今已經持續了四年之久。此時金國早已攻占了遼國東京道全境,就在前不久又攻下了上京府。隨著金國勢力逐漸強大,在宋金談判中,完顏阿骨打的態度也愈發強硬。
宋徽宗為了促成聯金滅遼的計劃,不得不派出了強大的談判團陣容再次赴遼東同金人討價還價,才終於達成了宋金海上之盟,馬政一行人正是這次談判團的代表,隻是他們沒想到在回京複命的途中竟然被宋江截下了。
趙良嗣以及馬政的兒子馬擴如今還留在金國,等待金國第二批使者準備妥當後後,與他們一起回汴京複命。趙良嗣留在金國以顯示對金國使者的尊重,馬擴因在金國表現出精湛的騎射技術,受到阿骨打等一眾金國貴族的一致讚許,因此也被留下來作為陪送金國使者的最佳人選。
宋江第二天一大早,就從時遷那裏得到了這些消息。對於沒能打探到宋金聯合攻遼的確切時間,宋江多少還是有些遺憾,這也正常,如此機密的內容恐怕隻有趙良嗣和金國的核心人物才能接觸到,馬政等人可能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