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大鬧景陽岡(1 / 2)

張觷自那日聽了楊時的勸告,一心隻想脫離官場這個是非之地,一轉眼五天已經過去,張觷利用這段時間將自己任期內的一應軍政事務,巨細無遺地整理了一番,以便下任長官順利接管濟南府。

在這五天裏,楊時不止一次催促張觷速速動身,他心中始終有一種緊迫感,感覺劉豫不會輕易放過他們,張觷在濟南府延宕時日越久,脫身就會越發困難。怎奈張觷是個有始有終的人,即便要掛印離去,他也不想留下一個爛攤子,一定要將濟南府的事情打理清楚之後方肯動身。

今天就是張觷與他約定動身的日子,楊時一早直奔張觷府中而去。甫一走進張府所在的街巷,楊時就感覺到了情形有異,隻見一隊隊軍士頂盔摜甲手持刀劍,將張府圍個水泄不通。楊時心中“咯噔”一下,暗道不好,由於擔心張觷的安危,他也顧不得許多了,疾步來到近前,隻見張府大門洞開,劉豫正一臉得意地站在門前,張觷則被兩個軍士押在一旁。

劉豫看到楊時自投羅網,自以為得計地對張觷道:“張大人,你果然是慧眼識人,找了個好幕僚。龜山先生明知你有難,還肯慨然前來,真讓人羨慕啊!這樣也好,倒是省了我不少功夫,來人啊,將楊時給我拿下!”說到最後,劉豫突然聲色俱厲,大聲喝令。

張觷聽到劉豫要捉拿楊時,再也忍耐不住,怒氣衝衝地嗬斥道:“劉豫,你不要太過分,兵敗青州一事,我自會一力承擔,與中立沒有半點幹係,你這是借機報複,胡亂攀誣。”

劉豫被張觷說破了心事,老臉一紅,惱羞成怒道:“張觷,如今你已是戴罪之身,還敢在這裏饒舌。楊時昔日曾為你的僚屬,你二人一向聲氣相通,關勝前去攻打青州,據說就是出自他的主意,如何不相幹?如今我職掌濟南府,自然要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與此事有關之人一個不能放過。還愣著幹什麼,把楊時給我拿下。”軍士被劉豫一番嗬斥,當即上前將楊時繩捆索綁。

劉豫抓了張觷和楊時,心情大感舒暢,命令軍士收隊,將二人押回濟南府大牢之中,此時劉益已經將劉豫接任濟南府知府一事布告全城。城中百姓看到他們一向愛戴的知府被抓,紛紛鼓噪著向濟南府衙湧將過去,要新任知府劉豫給個說法。

劉豫本想借此機會好好報複一下張觷和楊時,兩人都是文人,身體本來就弱,劉豫打定了主意讓二人受些皮肉之苦,然後暗中知會牢中獄卒,暗中結果了他們的性命。誰知百姓聽說張觷受刑,激憤難平,差點激起了民變,劉豫驚懼之下,不敢再在濟南府城中對張觷二人下毒手,心中鬱悶無比。劉益如何不知哥哥的心思,他眼珠一轉,計上心來,對劉豫附耳說了一番話,劉豫聽後大喜,心中的不快立時拋到九霄雲外。

第二天,劉豫貼出布告告知全城百姓,張觷、楊時因兵敗青州一事,要押往汴京受審,城中百姓休得造次,鑒於昨日爾等不明事理,暫且饒恕不究,如若再行聚眾滋事,必定嚴辦不宥。百姓雖然依舊憤憤不平,但也無可奈何。

劉益的計策果然起到了震懾人心的效果,劉豫歡喜不已,命人將張觷、楊時帶到大堂,劉豫簽發了將二人移送汴京的文書,即著兩名押差李清、李覲,押著他們上路。

卻說李清、李覲提了水火棍,用鐵葉甲枷枷了張觷和楊時,即刻啟程。張觷和楊時在兩個押差的催逼之下,隻能加緊趕路,一連行了三日,來到東平府陽穀縣。遠遠地看到一座山岡,岡上鬱鬱蔥蔥,卻是一片茂密樹林,岡前有一個酒店,挑著一麵招旗在門前,上頭寫著五個字道:“三碗不過岡”。

李清、李覲看到這處所在,臉上頓時露出歡喜之色,眼中更是閃出道道亮光,雖然他們極力掩飾,依然逃過楊時的眼睛。

劉豫的這番作為從一開始就引起了楊時的懷疑,他深知劉豫為人刻毒,睚眥必報,一旦落在他的手中,決不可能輕易放過他們。若劉豫真要將他們押送到汴京受審,這樣一來張觷未必沒有辯白的機會,再加上當朝太祖遺訓,要善待士大夫,結果如何就不好說了。劉豫怎會想不到這一點,即便他想不到,他的弟弟劉益奸狡詭詐,也必定會提醒於他,結合剛才李清二人的表情,楊時頓時明白了劉豫的陰謀,心中暗暗焦急。

楊時試探著道:“兩位大哥,我們走了半天的路程,**難耐,前麵有家酒店,何不進去進些酒食,也好有力氣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