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彭年不禁疑惑道:“末將也曾聽說過芒碭山被一夥賊人占住,官軍屢次征剿不得,最後隻能聽之任之,隻要他不去周邊鄉鎮劫掠,官軍也懶得出動。隻是芒碭山位於單州境內,這夥賊人為何會來我徐州寇掠?”
徐州通判鄭褒道:“依我看,多半是芒碭山賊人聽到了風聲,知道我徐州境內守軍被抽調走了,再加上徐州位於運河北岸,地當四通八達之通衢大道,經濟繁榮,芒碭山賊人眼饞我徐州富庶,因此流竄到我境內作惡。”
楊彭年點點頭道:“有道理,這夥賊人直如此大膽,他若是老老實實待在芒碭山上,我還懶得理會,如今竟然敢到我徐州胡作非為,定叫他來得去不得。知州大人,末將願率城中兵馬前往豐、沛二縣剿滅這夥強賊,為民除害。”
劉洪道聽了楊彭年這番話,將頭搖得撥浪鼓相似,連連擺手道:“楊巡檢,使不得,你若是將城中守軍全部帶走了,誰來防守州城?二龍山賊人若於此時前來攻打,我等豈不坐以待斃?”鄭褒也在一旁極力勸阻。
楊彭年想了想道:“知州大人所慮也有道理,這樣吧,末將留下五百人幫助大人守城。二龍山賊人在淮陽軍隻有兩千駐軍,僅僅能夠自保,根本沒有餘力來攻我徐州。就算他真的來攻打,徐州城池堅厚,有這五百守兵也能守上幾日了,大人還可以派人通知末將,末將定會及時回援。”
劉洪道仍然隻是搖頭不許,楊彭年急道:“大人,末將聽說芒碭山賊人為數不少,怕有不下一千人,隻分散在周邊數個村鎮,末將若是帶的兵力少了,不足以圍捕兜剿。這次若是不能竟全功,將賊人一網打盡,在我退軍之後,他們仍會騷擾地方,如此循環往複,隻會使我軍疲敝,終究難保地方安寧。”劉洪道三番五次隻是不許,楊彭年好說歹說,費勁了口舌,才終於勉強說服了他。
為防劉洪道反悔,楊彭年離開府衙之後,直奔校場而去,隨即點起一千五百守軍,浩浩蕩蕩地出了北門,先著一名傳令兵持著劉洪道的手諭,命令沿途各鄉縣為大軍預備錢糧,大軍直奔沛縣而去。
林衝自公孫勝走後,命令撒出斥候,監視徐州境內的動靜,得知徐州都巡檢楊彭年率領大軍出城剿匪,明白公孫勝已經得手,將徐州城中守軍成功誘出,林衝當即下令集結在淮陽軍下邳縣的大軍向徐州進發。
隻見六千兵馬在林衝的一聲令下,浩浩蕩蕩直奔徐州殺去,一路上所過村鎮無不望風披靡。到得傍晚時分,大軍已經來到徐州城下,楊再興和劉麒率領騎兵小分隊首先到達,從城下呼嘯而過。
劉洪道和鄭褒當時同意了楊彭年的計劃,在他走後不久便後悔了,怎奈楊彭年走得快已是追之不及。劉洪道在府衙中接到二龍山大軍進攻徐州的消息後,直如五雷轟頂一般,待回過神來,趕緊命人去追楊彭年大軍,讓他火速回援徐州城,同時下令緊閉城門拒敵。
林衝率領大軍來到徐州城下,環繞城池觀看了一回,卻是堅固異常,城中若是有一兩千人守把,要想攻下恐怕要付出不小的代價。如今既已查明城中守軍隻有五百,林衝卻不認為攻下徐州城有多難,即便是強攻硬打,他也有信心半天之內將其拿下。
林衝心中計較已定,命人向城中喊話,要劉洪道開城投降,以保全徐州城全城百姓。劉洪道在城中坐立不安,心中紛亂如麻難下決斷,此時他已經明白,楊彭年被二龍山表麵的假象所迷惑,在淮陽軍駐紮的二龍山軍隊哪裏隻有兩千人,城外密密麻麻的全是兵馬,足有五六千人,將徐州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劉洪道也明白隻靠城中這五百人根本守不住徐州城,二龍山若是全力攻城,要不了半天徐州城就有可能陷落,聽到林衝派人在城外勸降,劉洪道心中不覺活絡起來,但囿於忠君思想,又拿不定主意了。
林衝等了半天,不見劉洪道出來答話,心中不耐。就在這時,劉麒率領一隊騎兵馳到跟前,稟報道:“統領,末將方才在城外巡查時,發現城中一騎快馬向北去了,末將料得不錯的話,應該是劉洪道命楊彭年回援的報馬,已經派人綴上去了。”
林衝心頭靈機一動,道:“不錯,劉洪道僅憑城內的五百人肯定是守不住的,他不願意投降,多半是指望著楊彭年這支兵馬能夠及時回援。既然如此,我們就先滅了楊彭年這支兵馬,斷了劉洪道的指望,逼迫他開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