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東平府風雲(十)(1 / 2)

高俅這些天心情一直不好,接到雲天彪和張繼的書信,看罷勃然大怒道:“這兩個蠢貨,區區五百老弱羸卒把守的東平府都攻不下來,還敢來向我興師問罪!”

孫靜不明所以,接過書信看了一遍,沉吟道:“東平府城中竟然有二龍山賊人相助,太尉,此事非同小可,我們要小心應付才是啊!”

高俅冷哼道:“東平府哪裏來的二龍山賊人,這分明是那雲天彪和張繼無中生有,借此脫罪。他們拿不下東平府,卻誣我走脫了董平,真是豈有此理!他們仗著有清萬年在背後撐腰,不將我放在眼裏,我倒要看看,這一次他們救不回清萬年,如何向朝廷交代。”

孫靜勸道:“太尉且請息怒,雲天彪和張繼雖然狂悖,但那清萬年畢竟是官家麵前的紅人,我們若是袖手不管,總是說不過去。再說了,若董平那廝真的勾結二龍山賊人,竊據了東平府,那我軍就有**煩了。”

“前日裏被二龍山賊人占了奉符縣,若是東平府再被賊人所占,我軍就陷入了賊人的三麵合圍之中。更要命的是,軍中的糧草輜重全是從京東西路各州縣征調,通過濟水利用舟船運輸而來,東平府正位於我軍糧草運輸線上,一旦被賊人切斷了我軍的糧草,軍心不戰自潰。再加上這些士卒都是從各州之中抽調來的,互不統屬,更不懂得協同作戰,到時想要全身而退隻怕也不容易。”

經孫靜這番利弊分析,高俅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禁驚問道:“依軍師之計,我軍該當如何方能保全?”高俅此時對剿滅二龍山已經不抱任何希望,隻想著能夠保全軍隊,減輕自己的過錯。

孫靜沉吟半晌道:“太尉,為今之計隻能做最壞的打算了,京城的援軍不知何時方能達到,反觀二龍山賊勢猖獗,隨時都有可能對濟南府發起會攻,我軍目前危在旦夕。正所謂‘遠水解不了近火’,太尉速派人向博州和德州處求援,讓大老爺和二老爺做好準備,至不濟也能接應我們退入河北。東平府那邊也要派出兵馬,若是能夠奪回東平府最好,我軍還有一線生機,即便不能奪回東平府,有這支兵馬擋住賊軍,也能為我軍撤退爭取時間。城外韓節度那裏也要加派一些兵力才好,連日來二龍山賊人屢屢進犯城外韓節度的營壘,雖都被他打退,但軍中難免有傷亡,韓節度在城外撐得越久,才能為太尉贏取更多的時間。”

高俅一聽要將城中軍隊派出,心中老大不樂意,但事有輕重緩急,高俅隻能一臉不情願地問道:“依軍師之見,應該派哪些軍隊前去?”

孫靜能得高俅寵信,就在於他善於揣摩迎合高俅的心思,若不是情形危急,他斷不會向高俅提出此議,惹他不快。事到如今,也隻能硬著頭皮道:“依屬下愚見,太尉可將飛虎寨和廣濟軍四千係將禁軍派往東平府,援助雲天彪和張繼;將濟南府原有四千係將禁軍調撥給韓存保以堅其心。”

高俅聞言大喜,原來朝廷派駐各處的係將禁軍隸屬三衙指揮,他這個太尉卻是無權幹涉,高俅此次出征,雖有趙佶的禦旨,也不敢肆意妄為,任命各汛地的總管負責統帶管內係將禁軍,太尉府諸將不能插手其間,已經成了高俅的一塊心病。孫靜此番調動卻是恰到好處,充分利用了這部分兵力,又讓那些總管找不出拒絕的理由。

高俅當即派人向城中的係將禁軍下達了出兵命令,各汛地禁軍將士不敢怠慢,廣濟軍總管崔猛和飛虎寨總管真茂領了管內四千兵馬急往東平府,濟南府總管寇見喜則帶了管內兩千兵馬出得城來,到韓存保營中效力不提。

雲天彪和張繼向高球發出書信之後,各自返回營寨,兩人幾乎同時接到了景德鎮和關山鎮遇襲的消息。

風會聽說兒子風虎被殺,差點兒暈倒過去,雲天彪在一旁寬慰道:“風大哥請節哀,二龍山賊人殺死我的父親和兒子,今番又壞了賢侄的性命,我雲天彪在此立誓,定將這夥賊人碎屍萬段,方才解的心頭之恨。”

風會痛失愛子,直如萬箭攢心一般,徑自出了中軍大帳,回到自己的營帳之中。雲天彪生怕風會一時衝動之下行差踏錯,當即命欒廷玉跟了上去,這才向****真道:“道子,賊人這番用計,不知所謂何意?”

****真道:“依我之愚見,賊人多半是想借此擾亂我軍軍心,以便從中取利。”

****真點頭讚同道:“我心中也是這般想法,雖然明知賊人奸計,卻是難以防範,此時軍中隻怕早已傳開了,總得想個辦法穩住軍心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