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來沒有閱讀習慣的出租車司機,在第二個孩子即將出生這樣的緊要關頭,居然有閑心去圖書館看書,實在是有些奇怪,出於好奇,胡天和英寧兩個人便順著圖書館的線索追查了下去。
十年之後,圖書館的管理係統已經更新換代了幾次,因此他們手裏這張卡已經在係統裏消失了。
不過好在這張卡是紙質借閱卡,卡的背麵畫著一張登記表格,書籍的名字長短不一,為了方便記錄,所以卡上沒有寫書名,上麵隻寫著他在某一天借了某個書架上的某一編號的書。
不過這麼多年過去,書架上的書換了一批又一批,他當年究竟借的是哪一本書已經無法追尋了,但是根據圖書館的相關編號方法,他們還是能夠確定,這個人當時所借閱的全部是法律類的相關書籍,其中又以公共安全和市政管理方麵的法律書籍最多。
因為十年之前這家圖書館的規模還不算很大,所以法律書籍也很有限,英寧和胡天兩個人叫來了圖書館的管理人員,把十年前的法律書籍整理出來,一共有四十幾本,通通擺在了桌子上。
法律法規非常具有時代特征,每一年每一個時期都有新的解釋,所以這些十年前的書籍基本沒有再被人借過。
胡天和英寧兩個人耐心坐下來,一本一本翻閱著眼前的書籍,不過當時借閱的人非常小心,沒有在書上留下任何標記,可見也是一個愛書的人,當英寧翻到最後一本《城市建設安全條例解析》的時候,卻發現書的中間夾著一張信紙,信紙掉落在地,她伸手撿了起來打開一看,這還是十年前流行的那種紅格子的信紙。
不過信紙上的字卻非常的難看。
尊敬的政府領導,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出租車司機,我想向您反映一件事。
最近,我市發生了一起兒童不慎卡在護欄中意外死亡的事故,我查閱了相關的新聞報道,發現這樣的事故不僅僅出現在我們的城市,也出現在了別的城市,但這種事故就一定要發生嗎?為什麼我們不能更改一下護欄的設計,從而杜絕這種風險呢?通我查詢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其中卻並沒有提到護欄容易導致人窒息方麵的設計標準。
信紙便寫到這裏,接下來是3行文字,相關法律法規,更改辦法,責任分配,應該是這位司機接下來的行文大綱,看來這僅僅是一份草稿,並不是最終的成文。
然而這張信紙卻將出租車司機和護欄致死案緊緊的聯係在了一起。
對麵的胡天從她手裏接過了信紙,翻到了背麵,隻見信紙的後麵寫著一個地址還有一個人名——s市城建路112號市政管理局,科長高勳。
英寧看了一眼他對麵的胡天,找到了!
英寧看了眼這本書的封麵,然後對圖書管理員說:“阿姨,我們能把這本書帶走嗎?”
阿姨年紀有四五十歲,她看了眼英寧,笑了笑:“我給你登記一張圖書卡。”
老太太一麵開卡,一麵隨口對英寧說:“這本書自從上架也沒有幾個人借過,上次被借出去還是十年前吧。”
英寧皺了一下眉:“您有印象?”
老太太歎了口氣:“那個時候我剛剛來圖書館做管理員,之前是家庭主婦來著,也沒什麼經驗,因此總拿錯書,有一次就因為業務不熟練被領導罵了。當時是個挺漂亮的小夥子站了出來替我解了圍,後來我發現這個小夥子總在法律書籍那裏轉悠,也經常幫他找一些書,所以對這個人印象很深,但他後來就不來了。”
“這個小子啊字寫的真難看,那個時候他好像要寫一封舉報信,自己斟酌著寫了兩三回,可那個字好像蟑螂爬的一樣實在讓人看不下眼!有一天他突然紅著臉來找我,想讓我替他把那個信抄一遍,我瞧著他的樣子也挺好笑的,再加上他之前幫過我,所以就幫他把那個信抄寫了四份。”
英寧眼前一亮:“您還能記得信裏寫的是什麼嗎?”
圖書管理員擺了擺手:“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我怎麼可能記得住呢,不過內容好像是投訴什麼設施吧……記不得了記不得了。那個小夥子跟我說,把這個信抄四份,貼上郵票扔進郵筒裏,他當時還給了我一塊五毛錢,那個時候郵票是三毛錢一個,信封是一毛錢一個,我還搭了他一毛錢的信封呢,這我可記得清楚!”
英寧的眼睛都亮了:“這信是您寄出去的?”
阿姨點了點頭:“沒錯,我好好的給他抄了四分,扔進了郵筒裏,”她指了指圖書館外綠色的郵筒,“就是那個郵筒,你不知道十年前寫信的人可多了!郵遞員每天都來收取信件!我親眼看見郵遞員把我的信放進了他那個綠色的袋子裏,然後騎著他的小推車走了,現在可不行了,這個郵筒啊一周都不會有人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