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聯係(1 / 2)

案件終於被聯絡到一起,第四位死者的指甲縫隙裏出現了第一位死者的生物學痕跡,但據警方調查,四個人之前並沒有任何聯絡,無論他們的手機號碼還是網絡痕跡,都沒有交集,也就是說這幾人應該是完全的陌生人才對。

為了進一步落實案情,幾個人決定重新調查四個死者生前的行蹤。

確定立案為刑事案件之後,幾個人就各自分工。

邱健清和鄭東負責調查四個死者此前都做過什麼事情,英寧和胡天兩人一組,負責調查這幾個人為什麼購買安眠藥、都在何處接受過心理治療,以及為什麼會產生抑鬱傾向。林森則繼續處理那具屍體。

邱健清和鄭東兩人走訪了四個人生前接觸最多的同伴以及工作場所,再次確認了這四個人並不認識。

廣告公司員工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月收入在7000到8000之間,屬於白領階級,喜歡看電影,喝紅酒,短途旅遊。

而五金店老板自己做著買賣,生意還算富足,每個月的收入大概在3萬到4萬之間,最喜歡釣魚,還在鄉下包了兩畝地用來吃有機蔬菜,每年都會進行一次出國旅遊。

第三人是幼兒園的教師,這人是一位男性,已經在幼兒園裏工作了7、8年的時間,非常有教學經驗,但他的收入層次偏低,每月的工資隻有3000左右,所以日常的消遣模式就是看書。沒有任何不良嗜好,不抽煙,不喝酒,甚至有些宅、

奶茶小妹工資大概在4000到5000左右,加上提成可以過萬,她的工作比較繁忙,每天五點上班八點下班,遇到奶茶店搞活動還要加班,也因為如此,奶茶店小妹平時並沒有多少休息時間,更不可能跨越半個城區去認識五金店的老板。

如果這真的是一起惡性殺人案件的話,那麼這位手段頗為高超的凶手可能是隨機揀選受害人,案件偵破的難度就更加大了。

四個不同職業、不同收入檔次、不同愛好、不同社交圈的人,為什麼會出現在同一起案件之中……

邱健清這邊沒有任何收獲,但另一邊胡天和英寧的調查,卻取得了一些不同反響的成果。

這四個人死前都接受過心理治療,確定都有嚴重的抑鬱傾向,因此才能從醫生處拿到處方藥物安眠藥。而且他們開始進行心理谘詢的時間都是三個月之前,那麼一定在某一個時間點,這幾個人都遭遇了一件讓自己過不去的坎,而這個時間又是如此的貼近,他們有理由懷疑這幾個人是遭遇了同一件事才產生了抑鬱情緒。

不過這四個人開藥的地方分別是四家不同的醫院。胡天和英寧兩個人跑遍了這四家醫院,卻無法知道這四個人究竟是因為什麼才抑鬱的。

胡天麵對著眼前這家安定醫院的醫生,誠懇的詢問:“他真的沒有和你透露自己是因為什麼才產生了抑鬱情緒的麼?我們是警察,都是為了調查這人真正的死因,所以才來向你求助的,難道你作為醫生不想讓自己的病人真正的安息下來嗎?”

醫生歎了口氣:“如果你想知道他究竟是為什麼才抑鬱,應該去找心理谘詢師,而不是我,我作為醫生隻需要讓他填一個表格,從而確定他的分數達不達到應有的標準,如果分數偏高,我會建議他去進行血液采樣,查看他身體裏激素的含量是否穩定,如果激素水平異常,那麼就需要吃藥控製自己體內的激素含量,這就是我所要做的全部事情了。所以你瞧,我在給他開藥的過程之中,完全不需要知道病人究竟是為什麼才產生了抑鬱的情緒,他根本就沒有和我提過這樣的事情,你想從我這裏知道他究竟是為什麼自殺的,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你真的對他一點印象都沒有了,他開藥的時候精神狀態怎麼樣?””

醫生很為難:“我這裏是正規醫院,每天接診二三百人,你問的是三個月之前的事情,我真的是一點印象都沒有了,你說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我也完全記不起來了。”

的確,心理醫生和心理谘詢師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職業,心理醫生是負責檢測病人的心理狀態,如果確定他的確有抑鬱或者是焦躁等精神症狀,就給他用藥物調節,不需要了解這個人究竟是因為什麼才產生了抑鬱情緒。而心理谘詢師才是負責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的職業,他們要和病人詳細溝通病人在抑鬱之前究竟遭遇了什麼、究竟是童年陰影導致的抑鬱,還是近期遭遇了什麼而產生的應激反應。然後通過心理谘詢等方式讓病人解開心靈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