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孔子故裏”新儒商
關注
作者:陳晰
他成長在“孔子故裏”曲阜,從小仁愛、誠信、孝道的儒家文化就深深地影響著他。作為改革開放中“最早富起來的人”,賺得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後,內心深處一個企業家的使命感始終在召喚他。對“地溝油”事件痛心不已,他傾力打造山東金峪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發願要做老百姓放心的花生油;因為心中由來已久的教育情結,他開辦“智慧心·品格”幼兒園,堅持對孩子的教育“以品格塑造為先”。未來,捐資助學,讓更多的孩子有書讀,是他最大的夢想。
他就是山東金峪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斌,典型的山東大漢,一米八幾的個子,眉宇間透出山東人特有的淳樸和真誠。在這個有些浮躁的社會,他卻抱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儒商情懷,仁愛至上,利他為人,始終不懈地追求夢想。
魯香坊,香萬家
山東泗水縣,是一個美麗而有豐厚文化積澱的地方。這裏是古老泗河的發源地,不僅僅是孕育了鄒魯文明的綿綿水脈,更是一條文化的聖脈。朱熹流傳千古的美麗詩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描寫的正是這裏。泗水還是“中國優質花生之鄉”,有著豐富的花生資源和純淨無汙染的種植環境,盛產優質的有機小花生。山東金峪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就坐落在這裏。
步入公司大門,一股淡淡的花生油香味便撲麵而來,讓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氣。占地70畝的廠區內,嶄新的辦公樓、整齊的廠房盡收眼底,幾個紅色的大字“魯香坊,香萬家”格外醒目。“這句廣告語是我想出來的,”董事長劉斌微笑著對記者說,“就是希望魯香坊花生油能真正走進千家萬戶,讓更多老百姓吃到有機、健康、綠色的放心油。”
山東金峪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濃香花生油,產值16億多元,是一家大型現代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或許很多人不會想到,董事長劉斌還是食品油行業的“新人”。2012之前,一直從事的是建築工程行業,為什麼要“轉型”做食品油呢?劉斌說,那是因為一次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了“地溝油”的報道,當時就感到很氣憤。“吃的東西不能這樣!”他說,“怎麼能為了賺一點錢就不顧人的身體健康了?”劉斌當時就萌生了一個想法,自己建一個油廠,生產良心油、讓大家可以放心食用的油。
隨後,地溝油事件愈演愈烈,劉斌的決心也越來越篤定。經過多方調研、考察,劉斌最終將目光鎖定了山東金峪,這家建於2008年的食品油公司擁有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傳統物理壓榨工藝,正巧的是老板有意轉手。2012年,劉斌斥資6000萬元收購下山東金峪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決心將其打造成一個花生種植、加工、銷售、科研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企業。
劉斌向記者介紹說:“魯香坊花生玉米調和油采用高品質的濃香花生油和玉米胚芽油,按科學比例精心調配而成,既保留了濃香花生油的濃鬱香味,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油中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長期使用對心腦血管健康具有很大的好處。”
金峪也為當地農民帶來了一條致富的新路,帶動了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和花生種植業的快速發展。在種植上,金峪對合作的農戶有著嚴格的要求,花生下種時不能打農藥,不能施化學肥料。與此同時,公司依托國家糧食儲備局西安油科院、無錫油科院、山東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讓農戶能直接享受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劉斌介紹說,每年春、秋兩季是花生生產的關鍵時期,花生下種要親自到基地去檢查,確保每家每戶都沒有灑農藥。到了收花生時,更是要嚴格遴選,每一批、每一堆都要檢查,而所有這些努力和辛苦,都是為了確保魯香坊的每一滴油都是來自綠色、無汙染的優質小花生。
目前國內的花生油市場上有魯花、金龍魚、福臨門等“巨頭”,下有散戶的混亂價格戰,魯香坊要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呢?劉斌說,自己的信心其實就是源於最初的願望、對於品質的堅持。“花生油的鑒別其實並不難,消費者通過食用都能辨別出好壞,我們要做真的東西,就不怕小。我相信隻要品質過硬,小是可以慢慢做大的。”
敢為人先做“的哥”
劉斌出生在泗水,在曲阜長大。他成長在一個教育世家,父母和哥哥都是村裏的小學老師。但是到了他讀書的時候,父母對他有了不一樣的期望:讓他去濟寧市技工學校學習機械製造,為的是將來能“進工廠工作,去城裏”。
但父母的良苦用心卻沒有讓劉斌沿著他們規劃好的路走下去。年輕的劉斌,頗有些不安分,那時正值1990年代初,改革開放方興未艾,身邊不斷湧現的新事物和對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吸引著他,讓他躍躍欲試。畢業後在曲阜市農機廠工作,收入待遇很不錯,“攢三個月就能買一台彩電。”但是這個“鐵飯碗”他隻捧了一年。有一次,從兗州火車站回家,劉斌生平第一次“打車”,那時候的出租車還屬於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和司機一路攀談,他得知:司機師傅的月收入竟然過萬元!這讓劉斌十分驚訝,他分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租車一定會越來越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