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今我來思,翹首以盼(1 / 2)

趙倩笙的身子沉重的緊,曼妙的身姿已顯豐腴,不日就要臨盆的她現下就連走路都顯得有些困難。

李隆基安置好潞州事宜,本想留她在此,啟程那日,她卻自個兒乘著馬車去趕他,那副身懷六甲,顫顫巍巍的模樣,李隆基一直覺得愧疚難安,他也曾一度覺得,潞州的這些時光裏,她那熟悉的固執性子,仿佛一直就是武霓裳陪在他的身邊。

於是也並不將她強行留下,吩咐李宜德貼身護衛她的安全。

因著是暗自回京,一行人都是簡裝出行,亦不敢縱馬急騁,車馬緩慢。途經驛站換馬時,幾人又趁著空閑上了壺茶,要了些茶點,坐成一桌閑聊了一番。

雨季一過,天氣愈加炎熱,趙倩笙更是受不住燥熱,渾身就像是要噴出了火,加之驛站裏人多,她覺得胸口發悶,於是起身想出去透氣,抬頭時正看見李隆基悶悶地喝完一盞茶,手指上夾著一隻白瓷碗,指尖反反複複地敲著碗壁,亂且急。

趙倩笙心中一動,她從來看不透他,唯獨看懂的,是這兩年裏,他真的是那樣念著長安的那個女人。

“殿下”她笑著出聲“若是倩笙拖累了行程,殿下不如帶著小隊人馬先行,若是長安真的有事,殿下也不至於失了良機。”

這一語雙關所含,李隆基自是聽的通透,他仰頭看她,麵色無波,卻是讀不懂他究竟在想什麼,過了好半晌,他低頭又喝了一碗茶“張暐,你跟我快馬先行,宜德和餘下潛伏的人馬護著倩笙,緩幾日也不打緊”

張暐正吃著茶點,聽他一說才仰頭衲衲地看著他,卻見他一臉正色,已經起身就要往門外行去“這樣著急嗎?”

李隆基回頭盯著他,不置一詞,卻已足夠懾人。

眾人又都起身去送他先行,趙倩笙看著馬背上的年輕身影漸行漸遠,隻有道不盡的惆悵,當時她設計氣走武霓裳時已是惹得他極不愉快,而今若再不知進退,隻怕連他最後的憐憫都會被消怠。

盡管她知道,回到長安,他就再也不屬於她一個人。

————

馬蹄如同電掣般疾馳進長安城。

兩年未見,一如他走時的模樣,傍晚時分的街市被夕陽朦朧地籠罩著,萬裏晴空,皆被染成橙紅色,就連長安的夕陽,也是這樣嬌媚。

張暐尾隨他一路進城,兩年時間倒是沒讓他對這些街角暗巷生疏,他熟絡地穿過東市,又途經朱雀門,往西市的大長公主府行去。

他穿著黑色長袍,長袍上的帽子遮住了容貌,守衛認他不出,隻得由張暐費盡唇舌與他談話,守衛卻依舊死活不願意為他們通報,正惱火不已時,府外沿著階梯緩緩踱步上來一女子,姿態華貴,天生貴冑。

她的目光落掩著容貌的李隆基身上,嘴角並不淺顯的淡淡一笑,然後親自請他入府。

長公主府建於當年則天陛下在位之時,那時的太平還是母親手裏的掌上明珠,但凡她的一切物什,皆是這世間最好的。

這些年來,她也已從世人眼中那個靈動的少女蛻變成另一番韻味的婦人,而唯一不變的,是那與生俱來的,對權利的向往。

“兩年未見,姑姑依然還是無限風韻!”李隆基褪下外袍,歎道。

太平哼哧一笑,他自來油嘴,也不與他過多奉承,隻問他“都安排妥了嗎?”

“生死成敗,隻在最後一舉。”

太平的眼中閃過一縷奇異的目光,這話音甫定,她正想叮囑他幾句,院外忽然傳來一片混亂,窸窸窣窣的腳步聲和低語聲交織成一團,太平於是推門出去詢問,剛碰上門閂房門就被敲響,她隻得將李隆基藏進屏風後,才去開門。

“長公主殿下,宮裏來聖旨了。”

太平聞言有些驚詫,又回頭望了一眼李隆基的方向,兀自去了客廳。

府裏老老少少皆跪於陛下的貼身內侍周公公身前。

“…………”

聖旨中字字清晰無比,太平卻花了好些心思才讀懂,接下聖旨,她有些出神地又折回書房,李隆基已經站在門邊等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