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我走走吧,我想留一些懷念。”
雖是黃昏時分,但由於今日是燈花節,這楓橋之上卻已是人聲鼎沸,趕集地,賣藝的,做生意的,還沒有離去,橋上、河邊、水中,到處都是花燈,將這寒山寺掩映的熱鬧非凡。
兩個人邊走便聊,卻是前所未有的解脫與開心,淩青璿心願得償,便任由他拉著小手往回走去,心中甜滋滋的。
看著淩青璿甜美的笑容,陳焱無奈感歎,這麼好的媳婦,上哪找去,如果錯過了青璿,那真的是終身遺憾。
一輪皎潔的皓月從東方升起,姑蘇城大地便像是披上了一層銀白的輕紗。
城內車水馬龍,四處皆是花燈,人來人往,如潮水般洶湧。
寒山寺外的古河兩旁,許許多多的遊人在觀賞今夜寒山寺的美景,每人手上都提著一盞小小的花燈。
更有富貴家的公子小姐,前呼後擁的帶著數十個仆人,抬著大小不一的花燈招搖過境,將這街道擠得水泄不通。
大道兩側,樓簷飛閣,彩燈高懸。走馬燈、玉兔燈、葫蘆燈、老鵝燈、鴛鴦燈、娃娃燈、孔雀開屏燈、子牙封神燈,個個都是形象逼真,猶如爭豔的百花,各具情態,美不勝收。行走的人群爭相觀看,對著各式各樣的花燈指指點點,處處都是歡聲笑語,熱鬧之極。那喜慶氣氛,比起除夕,有過之而無不及。
河邊,賣藝的甚多,走索驃騎,飛錢拋球,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躍圈斤鬥,看的人心驚膽戰卻又忍不住高聲叫好。
淩青璿羨慕的道:“這些世俗之人,雖說生命短暫,卻活的如此逍遙自在,也不知道我這輩子有沒有這樣的福分了。”
淩青璿幼年便是在中域的大門派長大,來到這世俗之地也不過一兩次而已。
這些人雖說為了維持生活而賣藝,但活的確實很充實,相比她而言,卻沒有活的這般逍遙自在。
“這位小姐,買燈嗎?一年一度的小燈花節,上好的花燈,二十兩紋金一個,保準你心想事成,美夢得攜。”
旁邊立著的幾個賣燈的小販大聲叫道。先前許了心願的女子們,早已紛紛買上幾個花燈提在手裏,望著也是人比花嬌。
原來今天是蒼雲國的小燈花節,所以今晚的姑蘇城才格外的熱鬧。
相傳三月二十,是蒼雲國的第一任皇帝建國之日,於是把這天定為小燈花節,所以蒼雲國的人每年都能過兩次燈花節,而下一次的燈花節也是整個武道大陸傳統的元宵燈花節,整個大陸的每個國家,都會舉行大型得花會。
大燈花節也是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
各地關於元宵節由來的說法很多,有三種說法流傳較廣。
一說,兩萬年前,元宵節是武帝劉恒為紀念“平呂”而設,因為平息呂氏之亂是正月十五;
二說,元宵節是人們為慶祝一年中的第一次月圓之夜而設,又稱“上元節”;
三說,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武道大陸上的人族,持火把驅趕蠻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
直到今天,武道大陸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
每當正月,萬國八宗,都會留至十五日於西夜聖城內,綿亙八百裏,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
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武道大陸民間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