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考試”可以重來
立此存照
作者:楊國營
6月10日下午,當全國絕大多數高考生都已在享受大考過後的輕鬆時,在安徽蕪湖,一千零六十三名考生再次走進了考場,參加高考英語聽力重考。兩天前,因聽力磁帶播放出現故障,他們的高考英語考試科目受到了影響。學生和家長們的質疑和不滿被媒體曝光後,引起了極大的社會關注度,有關部門最終決定組織重考。
對於這上千名蕪湖考生來說,重考顯然滿足了他們享受考試公平的權利,他們也經曆了人生中一次與眾不同甚至會終生難忘的高考。這次重考到底有多特別?據央視統計,恢複高考三十餘年來,全國僅有過兩起高考大規模重考的案例,另一次是在2000年,廣東電白縣發生高考舞弊案後組織重考。
6月10日的重考,讓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的蕪湖高考英語磁帶出故障事件,終告一段落。然而,同樣是在這天,“貴州畢節四名兒童服農藥中毒死亡”迅速成為新的熱點輿情事件,其產生的輿論衝擊波,遠遠超出教育界的範疇。
6月9日子夜時分,貴州畢節四名留守兒童服農藥中毒死亡。四個如鮮花般璀璨的幼小生命的非正常隕落,突破了很多人的心理認知底線,我們不敢或不願相信,這樣的人間慘劇會發生在我們當下所處的社會。四個孤苦無依的孩子,以最決絕的方式表達了他們內心的痛苦與絕望。
隨著事件真相一步步被披露,我們得知,這幾個孩子的雙親健在,卻因為在外打工、感情破裂,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又是留守兒童!相信很多人至此心頭都為之一痛。我們不會忘記,三年前的一個冬夜,同樣是在畢節,五個孩子躲在垃圾箱中燒火取暖,結果中毒窒息而死,他們同樣是留守兒童。
“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我會拚命回來,要讓孩子安定下來。”接受記者采訪時,服毒自殺的四個孩子的母親這樣表達自己的悔恨。
不是太遲了嗎?世上沒有後悔藥,也沒有幾件事可以重來。如果把撫養、教育子女視為對父母的一門考試,貴州畢節的這對父母無疑得了低分,而且永遠失去了重考的機會。
父母是保障孩子權益的第一責任人,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機構和個人就可以對“祖國的未來”袖手旁觀。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設立財政專項基金扶持,加快成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以及打造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製度等,這些不應隻停留在書麵上,隻喊在嘴上。如果不能為留守兒童建立一套完整的保護機製,我們拿什麼來杜絕類似悲劇的再次發生?
說到重考,並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有這樣的“機會”,如果它是指重複性考試的話。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職業資格考試不僅多,而且重複: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四十七項,其中準入類有二十三項,水平評價類有二十四項;技能人員的職業資格共設置二百六十五項,其中準入類隻有三項,水平評價類有二百六十二項。這些考試成了阻擋人們就業創業的障礙。
從高考生到留守兒童,再到各類技術技能人員,他們的權益之所以遭到損害,在於法律法規的不健全或者沒有被有效執行。要掃除積弊,填補漏洞,依法行政、依法治教是必由之路。如果還是像最近媒體報道的“無人超市信用測試”那樣,單純地把希望寄托在人們的道德自覺上,最終收獲的,難免是“有人扔十元錢抱走名貴煙酒”的冰冷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