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囂的背後
立此存照
作者:楊傑
高音喇叭對陣燒烤夜市
網上流傳一句話,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一頓燒烤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頓。沒有啤酒和肉串的夏天是不完整的。入夜時分,三五好友,圍桌而坐,吹吹牛,劃劃拳,肉串入口,平淡的生活沾上了誘人的孜然味兒。
但如果燒烤攤擺在自家樓下,愜意的夏夜就立馬毀了,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油煙、孩子的哭鬧和時常掛在臉上的黑眼圈。
在河南駐馬店,吃客的生活有了孜然味兒,燒烤攤上空的居民則牢騷滿腹。他們擺出喇叭陣仗,循環播放:“我們團結路的居民強烈要求,政府部門取締燒烤夜市,還我們健康,還我們睡眠,還我們的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高分貝的喇叭起了效,食客少了,燒烤攤卻在發愁,自己在政府允許的範圍內勞動致富,咋還不行呢?於是也祭出以牙還牙的招數,大喇叭一架:“有人居心叵測,造謠生事,蠱惑人心,嚴重影響了美食街的和諧秩序,使我們不能正常經營,我們要養家,我們要生存!”
隔空的喇叭之戰在去年就打響了。仔細一聽,兩邊喊出的內容都有道理。但轉念一想,這燒烤一條街為啥要開在居民區呢?駐馬店信訪局的工作人員說:“當時市政府為了爭創全國旅遊城市,按規定必須得設立一個美食一條街。”
噢,原來是為了這個。居民找到當地政府,經過協商,雙方達成一致意見:一是燒烤爐全部換成無煙燒烤爐,二是晚上十一點後,商戶必須店內經營。
喇叭大戰到此也該收場了吧。沒曾想,執法力度一弱,“熱鬧”場景今夏再現,喇叭大戰再次開始。這一次,不知道高分貝還要喊多久?
救災樓變身經適房
陝西的這棟樓是個多麵“演員”,本該是扮演慈善的救災樓,但現在卻搖身一變,成了另外一副麵孔。
這樓原是民政部門為提高災害緊急救助能力而建設的救災項目,但現在,大半部分已經變成了星級酒店,開發了創收功能;不僅如此,本應屬於這一項目的部分土地也被占用了,建成了所謂的“經濟適用房”。
說是經適房,最大的麵積竟有二百多平方米,最小的也有一百平方米。大概隻有價格聽上去比較“經濟適用”——每平方米兩千五百元。
如果你以為經適房是建給老百姓的,那就未免太天真了。這些氣派的高樓以“經濟適用”的價格,賣給了民政局的機關幹部。這還不止。這出戲的“導演”為了籌措建樓資金,明晃晃地挪用了六千萬福彩公益金。
這個本應該散發愛與溫暖的部門隻把柔情留給了自己,自導自演了一出人間有大愛的後現代主義情景劇,隻不過得益的不是需要雪中送炭的弱勢群體,而是又為位高權重者的錦上添了朵花。
幾個月前,《陝西日報》登了一篇文章:在新一輪扶貧開發中,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共有十四個,陝西就占三個。麵對艱巨的扶貧任務,陝西迎難而上……
想必住不起房子的大有人在,不知住在窗明幾淨的“經適房”裏的民政官員會怎麼想呢?
農村娃留守老學校
“讓每個學生在成長的路上走得更遠。”河南伊川縣鴉嶺鄉西窯中學的學生,每天都能在進入校門的瞬間,看到牆上這幾個大字。
突然有一天,他們在這所學校的求學之路,不但不能走得更遠,反而無路可走了。而決定命運的中考,迫在眉睫。
因為撤點並校,學生們被接到更遠的一所學校就學。很多學生不情願,跑回原來的學校,在黑板上寫下:我要上學。
曾經活躍著一百多個學生的教學樓裏,如今顯得空空蕩蕩,橫七豎八地擺著幾套桌椅,地上已經落了一層厚厚的灰。跑回來的孩子趴在桌子上,眼神恐懼而憂傷,麵前還擺著花花綠綠的期末試卷。
有家長反映,他們事前並未接到任何通知,接走學生的理由是,老學校房屋是危房,待學校房子建好後再送回來。
後來才知道,學生們再也回不來了,甚至連床鋪都被拉到了新學校。這時候不得不佩服有關部門驚人的執行力。
每一個讀過書的人都明白中考的意義。中考在即,如此折騰。決策之前,先等一等即將參加考試的學生不行嗎?
現在,老學校隻剩留守的學生,新學校裏也沒有相應的教師到崗。看來,在中考麵前,這些考生隻能上一門自習課了。
【選自網易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