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是一種教養
公民講壇
作者:蘇更生
一直以來我都在琢磨到底什麼是教養,教養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看完《殺死一隻知更鳥》後,我明白:教養很複雜,但在教養的內容中排在第一位的應是正義,正義是一種教養。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南方,一位律師帶著一雙兒女度日,他們生活平淡,孩子的童年沒什麼不幸,玩鬧著長大。一次,他們邀請一位家境貧困的同學來家中吃飯,這位同學吃飯的方式很奇怪,他幾乎將一升糖漿倒在食物上,小女孩不解地問他在做什麼。仆人將女孩帶到廚房說:“他是你的客人,就算他要吃桌布,你也不能說什麼。”有一年,兩個孩子從親戚那裏收到兩支氣槍作為聖誕禮物。他們的父親對這份禮物並不滿意,認為氣槍是上帝給了人們一個對其它動物不公平的優勢。
平靜的日子被一件事打亂,父親為一位被指控強奸白人女孩的黑人辯護。縣裏的人覺得父親發了瘋,麻煩紛至遝來。孩子們在學校受到辱罵,他們的同學認為律師“為黑鬼幫腔”丟盡了白人的臉。同學的辱罵激怒了小女孩,她與同學拳腳相向。回到家裏,父親知道她打架的原因後對她說:“愚昧低賤的人每當覺得有人關愛黑人勝過關愛他們時,就會拿‘黑鬼’來罵人……如果別人認為那是個下賤的說法並用來稱呼你,對你來說永遠構不成侮辱。那隻能顯示那個人有多可憐。”
在法庭上,律師盡力為黑人辯護,事實的真相是白人女孩勾引了黑人,被其父撞見,黑人忙中逃走,白人女孩謊稱被強奸。但陪審團判黑人有罪——他黑色的皮膚就是罪惡。女兒望著失望的父親走出法庭,周圍的黑人全部站了起來,她身邊的人輕輕地提醒她:“瓊·露易絲小姐,請起立。你的父親要經過這裏了。”
故事沒有結束,失望的一家人被周圍人責難,但痛苦更多地來源於對正義的追問:這不公平,在打官司的時候,大家都知道真相,但錯誤的一方卻贏了,因為既定的無知、偏見和獨斷的權力。父親說,這個時候仿佛隻有孩子才會哭。在他們玩弄起那兩支氣槍之時,父親說:“你們射殺多少藍鳥都沒有關係,但是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因為它們隻唱歌給人聽,什麼壞事也不做。”
我還會對他說:“孩子,你要保持敬畏,那種男人對女人的敬畏,文明對自然的敬畏,有權力的人對沒有權力的人的敬畏。你不要以為手中拿著槍就是勇敢,真正的勇敢是你知道什麼是正義,並堅持不做不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