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太宰之位(一)(2 / 2)

隨後為了表彰他對國家的貢獻,皇帝賜封夏休為忠毅侯,食邑河間封城。

夏休拜謝之後,在兩名宦官的扶持之下,緩緩離開了朝列,自此,統治了大夏王朝十年之久的首相大人終於是正式離開了帝國的官場。

至少從目前上來說,他也算是圓滿了,因為他是帝國立國以來為數不多的能夠順利撐過任期的帝國首相,這大概跟他那種和稀泥的性格有關,在朝中,就算是和他處於對立麵的鄴侯私底下對夏休的評價也是挺高的。

至少他沒讓帝國官場裏的惡鬥明麵化,但當然,他好像也沒做出什麼很傑出的貢獻。

“夏相國辭官,太宰一職空缺,諸位愛卿有何意見?”皇帝用那略顯渾濁的眼睛掃視了眾人一圈,緩緩開口問道。

“皇上,太宰一職,理應由德高望重,能夠表率群臣,且能力出眾的大臣擔任,按我大夏約定俗成的規矩,應由現任尚書省左仆射蔡陽大人繼任。”

率先開口回應的,是衛尉卿韓進,蔡陽的死忠之一。

皇帝看了他一眼,還沒吭聲,韓進身旁一個人倒是站了出來,搶先道:“皇上,正如韓衛尉所說,太宰一職,理應由德高望重,表率群臣的帝國重臣就任,不過若是按約定俗成的規矩來看,這太宰一職應該由文職官員擔任,太宰之下,便是禦史大夫,所以臣認為,這太宰之位應該由禦史大夫大人,尹典尹大人繼任。”

眾人循聲望去,原來是太仆卿潘越,此人是燕王嫡係,所以他出聲支持尹典也不足為奇,現在的局勢很明了,朝中三大派係,夏休一派,燕王一派,然後鄴侯又是一派,對太宰之位有著決定權的九卿之中,衛尉韓進、光祿勳蔡允、大鴻臚聞世籍、內史王存一共是四人,都是蔡陽的心腹,而燕王這邊也是不容小覷,太仆潘越是堅定的燕王嫡係,司馬儀和燕王也是熟識,夏休一係的則有少府詹舟,沒有立場的,但現在也被看成了夏休一係的是宗正劉裔。

九卿當中,一聲不吭,真正讓人不知道他內心立場的是廷尉魏騰,此人一向深居簡出,他和上官敬二人一人掌廷尉,一人掌內衛,號稱是皇帝的兩條狗,所以沒有立場也是正常的,因為他們代表的就是皇帝,但別人不知道,蔡陽心裏卻是很清楚,那家夥的一票是不可能投給自己的。

韓進和潘越一開口,其實也就相當於燕王派和鄴侯派已經是直接刺刀見紅了,通常曆史上遇到這種情況,都是九卿大臣投票決定,按目前的態勢,蔡陽可以說穩操勝券。

因為詹舟和劉裔雖然看不慣蔡陽,但若是要讓他們轉而支持燕王,那就更不可能了,這兩人包含夏休,對這種邊疆的軍閥割據勢力,特別像燕王這般的內心不知道有多警惕,在他們認為,這種人早晚都是造反的主兒。

所以蔡陽相信,真正要投票的話,自己毫無疑問勝定了。

果然皇帝瞟了蔡陽和尹典一眼,便直接打斷了韓進和潘越想要繼續動嘴皮子的意圖,顯得有些不耐煩地道:“九卿決議吧!”

一聽到皇帝這麼說,蔡陽心裏便是暗暗喝彩一聲,有了,臉上卻是不動聲色地看著殿上那些個帝國重臣的嘴臉,臉上浮出一絲自嘲之色,想不到自己也有一天被人擺到了台麵上讓人去投票,這還真的有些不爽呢。

皇帝一說完,立刻是跑出來四名宦官,端著一個小箱子,跑到一幹重臣麵前,當場讓他們寫下自己心意中的首相人選。

不一會兒功夫,投票的結果出來了,皇帝拿到最終結果的條子後,臉上微微一愣,隨即把目光投向了蔡陽和尹典兩人,而後又在蔡陽等人身上瞄來瞄去,好像在努力地找什麼東西,就好像他掉了一個寶貝而被這幫人偷偷用腳踩住了一般。

而後突然提高了聲音道:“投票的結果是四比四,魏騰?魏騰在哪裏?怎麼沒看到你投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