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鳥居後麵的一個小男生看到有人來了之後,急忙放下了手裏的掃帚,急忙跑了過去,他站在鳥居裏麵,微笑的看著吳亦凡等人。
“你們是今年的新生吧。歡迎,歡迎。我們這裏祈福是很有效的,隻是不知道為什麼這裏的學生好像都不信這些,都不來。”
小男生看到他們很興奮,隻是一提到沒什麼人來就好像很失落的樣子。吳亦凡上下打量了一下這個小男生,年紀應該和自己相仿,按照他的穿著應該是這座廟宇的工作人員。看著小男生笑得一臉無公害,應該是一個好人,他們便沒有多想就走了進去。
小男生帶著參觀起了寺廟,他們最先來到了門口,這次是從裏麵來看那個大大的鳥居,小男生很熱情的,給他們介紹道,
“這是一種類似於中國牌坊的日式建築,常設於通向神社的大道上或神社周圍的木柵欄處。主要用以區分神域與人類所居住的世俗界,算是一種結界,代表神域的入口,可以將它視為一種“門”,在日本叫做鳥居。
日本人認為,鳥是人類靈魂的化身,其中有好的靈魂,也不乏肮髒的靈魂,不能讓鳥接近神社,故而在各個神社的正門前200米左右處建“開”字型牌坊,名為鳥居。鳥在此居住,就不會飛入神社。
鳥居由一對粗大的木柱和柱上的橫梁及梁下的枋組成。梁的兩端有的向外挑,也有的插入柱身的。著名的如伊勢神宮的鳥居,造型簡練剛挺,寓巧於樸。自7世紀中國建築傳入後,鳥居的形式有了些變化,如柱子有側腳、橫梁兩端起翹,甚至有用鬥拱者。
據說“鳥居”是神界和人間的區分,當你踏入“鳥居”就表明你已進入了神的世界,所有的行為舉止都應特別注意。“鳥居”有銅、鐵、木製的,樣式據說也有七、八種。用什麼材料製作或選用什麼樣式與神社的財力沒有直接的關係。大部分的“鳥居”是建立在陸地上的,也有部分是建在水麵上的。“鳥居”其實是參照中國廟宇的形狀而來的,所以形狀象“門”這個字,但是日本把這個神和人的界限改變以後,才成為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模樣。大規模的神社不止一個鳥居。”
除了吳亦凡之外,似乎另外三個人都沒有在聽這個小男生說的話,他們拿出了相機,準備拍照。
“凡,一起來拍照吧。”
“我就不了。我幫你們拍吧。”
吳亦凡雖然不是一個很相信迷信的人,但是他從小就聽家裏的長輩說,在寺廟裏麵不要隨便拍照片。對於這些事情,他一直都抱著一種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
他從其他三個人手裏接過了相機,幫他們三個拍了照片。就在這個時候,他身邊的小男孩忽然變了一張臉,臉色忽然變得不好看了起來。
“別隨便拍照,他們會跟著你們一起走的。”
小男生的聲音很輕,可是字字卻說的很清晰。可是,當吳亦凡拍完照,一臉疑惑的看著他的時候,他卻又恢複了那張笑臉,對著他還以無辜的眼神,就好像剛剛那句話並不是出自他口一樣。
吳亦凡覺得很奇怪,卻又不能多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