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眾籌的發展與商業模式探析(1 / 2)

眾籌的發展與商業模式探析

經濟研究

作者:袁璟

【摘要】本文在係統梳理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分析了眾籌的起源及國內外現狀,明確國內眾籌的商業模式存在較大問題。眾籌的本質是以產品作為回報的資金募集方式,其價值在於打通了資金鏈和產品銷售兩個端口,將投資直接轉化為消費,同時解決融資問題和銷售問題。

【關鍵詞】眾籌,商業模式,融資,銷售

一、眾籌簡介

眾籌,譯自英文Crowdfunding一詞,即大眾籌資,是指募資人通過互聯網平台,集合眾多個人投資者的小額投資,積少成多,以支持其創業或其他社會事業的新型融資模式。相較傳統融資方式,眾籌由於門檻較低,更加大眾化,其興起為眾多小規模企業、有想法但沒有資金的創業者、有夢想但沒有實現能力的夢想家提供了融資可能,同時也為小額投資提供了新的渠道。

眾籌的主體主要包括投資人、募資人和眾籌平台三方,這些主體在功能上均不同於傳統上主體。如:投資人以小額投資為主,募資人一般為小型企業、初創企業或者藝術、科技等領域的創意項目所有人,眾籌平台一般是互聯網平台。

二、眾籌的起源及發展

眾籌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8世紀,當時很多文藝作品都是依靠“訂購”完成的。例如,訂購者為莫紮特、貝多芬等藝術家提供創作資金,當藝術家完成作品時,訂購者會獲得回報,如寫有他們名字的書,或是協奏曲的樂譜副本,或者成為音樂會的首批聽眾等。但上述情況隻是一種現象,並沒有成為商業模式。

眾籌作為一種具體的商業模式是起源於美國。2006年8月,美國學者邁克爾?薩利文第一次使用了Crowdfunding一詞。當時他正致力於建立一個項目融資平台,項目發起人通過在平台上播放視頻進行項目融資。邁克爾?薩利文利用Crowdfunding解釋了平台的核心思想,並在維基百科中將Crowdfunding定義為:群體性的合作,人們通過互聯網彙集資金,以支持他人或組織發起項目。

全球第一個以眾籌為商業模式的網站Kickstarter上線於2008年。

2011年,眾籌模式正式落地中國。起初國內眾籌是以藝術家為代表的創作類眾籌,後逐漸發展為藝術類眾籌為主,智能硬件、農業、房地產等多板塊眾籌為輔的創新商業模式。

2014年,眾籌在中國開始引起廣泛關注。2014年是P2P的寒冬,卻是眾籌的春天,而2015年則是真正意義上的眾籌元年。2015年,眾籌行業將迎來的不僅是行業內企業數量的爆發式增長,更重要的是眾籌的商業模式本身將在優勝劣汰中逐步走向成熟。

三、眾籌的分類及商業模式探析

根據投資人獲得的回報的類型,眾籌可以分為商品眾籌、股權眾籌、權益眾籌和公益眾籌四類。

(一)商品眾籌

商品眾籌即以產品或具體商品作為回報的眾籌方式。商品眾籌是一種鼓勵個人和初創型團隊進行創新創業的行為。由於初創型企業風險係數較高、對於資金成本的承受能力較低、且在產品銷售方麵存在一定的壁壘,因此很難在傳統渠道中融資。而商品眾籌正是為了解決他們的問題而存在的。對於在眾籌平台上獲得的資金,項目發起人不需要承擔成本,也不存在歸還本金的壓力,隻需要在項目成功後提供一定數量的產品作為回報,而這正是解決他們銷售問題的出路。因此,對項目發起方來說,商品眾籌是一種能夠同時解決融資問題和銷售問題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