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影響病理診斷的因素(1 / 1)

淺談影響病理診斷的因素

行業科技

作者:烏力吉白乙

病理診斷是根據肉眼、鏡下所見,結合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綜合之後得出的判斷性結論。因此,周密而詳細的觀察是做好診斷的基礎。但是往往因取材範圍的限製,不能萬千反映疾病的實際情況,在加上疾病的千變萬化和個人經驗不足,使病理診斷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對性。病理學診斷因存在著主觀因素,一些病例在請幾位有造詣的病理學專家會診時,也會得出兩種以上不同的診斷;甚至請一位專家在相隔半年以上,兩次會診同一病例,也會得到兩種不同的診斷結果,可見病理診斷的主觀性和複雜性。病理診斷的正確性是相對的,受以下幾個因素影響;

一、病理醫生的知識、經驗和辯證思維能力

診斷的正確性與醫生的知識和經驗密切相關。病理醫生平時就要經常閱讀最新的資料、文獻,國內的、國外的,各種專著、雜誌。有關病理方麵的及其他外科學的都要閱讀、鑽研或瀏覽。醫生知識要廣闊、深厚、更新。經驗豐富且不斷進行更新知識的醫生,診斷的正確率自然更高。經驗來自實踐,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實踐機會越多,經驗就越豐富。許多“名人”和“權威”都是經過長期實踐的艱苦磨練出來的。一名醫生從事病理專業的時間短或者雖然工作時間長,但該醫院病理標本少,經驗的累及就受到了條件的限製。所以同一個病例,由不同的醫生診斷,診斷意見也可不同。這裏除了知識和經驗以外,辯證思維能力也很重要,由於思維方法影響正確診斷的事例是很多的。

二、病例的固有特性

有時同樣的切片寄到幾個地方會診,都經著名專家看過,各處意見不一,甚至連良、惡性都有截然不同的意見,這種情況則不是醫生的經驗不足,而是由病變的固有特性所決定,是病理變化不典型,特異性診斷依據不足所致。例如,甲狀腺濾泡性腺瘤與分化好的濾泡性腺癌之間就有這樣的情況,在經驗豐富的病理醫生中也常發生爭論。這是因為兩種典型病理變化之間存在過度的模糊區間的不典型病變。這種不典型病變在病理學上又稱交界性病變。遇到交界性病變時由於病變不典型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診斷是可以理解的。這種意見分歧隻有通過隨訪、經過實踐檢查才能確診。

三、取材部位和數量的局限性

活檢中病理診斷的結果與取材部位關係極大。選切組織塊,以有代表性並對診斷有重要價值為原則。不要切取完全壞死的組織,也不要切取與診斷毫無關係的正常組織,但因腫瘤切除的髒器的斷端或懷疑有病變的“正常”部分應選切組織塊。一般來說,最好選切病變區及相鄰的組織,這樣不但了解病變性質,還可了解病變與周圍組織的關係及其伸延的廣度。有的髒器應多做切麵檢查,如前列腺、胰腺、甲狀腺等,常常需要做間隔2毫米左右的平行切麵,以免漏看體積較小的腫瘤或結節。如係腫瘤組織塊必須包括包膜,以觀察包膜有無受侵的情況,必要時還需要多做切塊,以觀察各處包膜的情況。選切組織的數目,以能滿足診斷的要求為準,依具體情況(如病變性質,分布特點)不同,有的需要多切,有的一塊即可。

四、製片質量

製片質量的好壞,也直接影響病理診斷的結果。首先是取下的組織必須及時浸泡在固定液內進行固定,以防組織自溶,自溶的組織與壞死的組織相似,結構模糊而無法進行組織學觀察。脫水、浸蠟等時間掌握不當,切片刀不夠鋒利,切片往往破碎或太厚,脫蠟不幹淨或藥液過於陳舊,則切片染色不良,還有一些切片中常見的人為現象。這些都會影響觀察,使可做為診斷一據的病理結構不易被發現,從而影響診斷。所以盡一切努力提高切片的質量,因為沒有合乎要求的切片,就不可能作出正確的病理診斷。

五、臨床資料的情況也經常影響病理診斷的正確性

由於臨床表現病史、體檢以及輔助檢查的資料提供過於簡單或者必要項目的缺乏,病理醫師僅憑取材所見,往往引起誤診。因此必要時病理醫師需親自深入病房,通過問診、視診、體檢等取得第一手資料,以補充臨床資料的不足,這樣才能更好地全麵考慮作出正確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