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改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
教研探索
作者:蔡虎周
寫作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但現實教學情況不太樂觀。當前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模式單一,重形式、輕內容,形成了“教師命題、審題——帶領學生編寫提綱——指導或提示重點內容——學習優秀作文——學生習作”一套固定的流水作業模式。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樹立新思維,轉變寫作教學的觀念已成為改善寫作教學的關鍵。
一、開放式思維
1.拓展題目範圍,由“千人一麵”到“個性發展” 。教材中的作文命題往往是單向和單一的,或者隻有一個固定題目。這樣學生就會產生厭倦懈怠的態度。為此,作文教學就要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有話想寫。教師在引導學生英語寫作時,擬題應該自由活潑,靈活多樣,並且從多角度選材立意,引導學生跳出相同思維的圈子。
2.開放作文評判方式,由師改到自改、互改。《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文章要自己改,學生隻有學會了自己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在高中寫作教學中,讓學生互改、自改可以讓學生自己參與寫作實踐,真正體會到自己寫作過程中出現的或未出現的問題,在修改過程中又將根據自己的評判來修改,個性得到了體現,還能掌握一些寫作要領,無形之中也就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學生互改、自改作文是提升自我意識和發現問題的良好途徑。
二、生活式思維
1.在生活中尋找素材,引導學生由被動模仿到積極思考。當前大部分學生的作文是毫無新意的。部分教師在上作文課時,片麵要求學生背範文、模仿作文,忽略思維訓練。學生隻有走入生活、融入生活,參加一定的社會生活實踐後,將社會生活作為積累,才能有自己的感受,學生對生活有了確實的體會之後,寫出的作文才會言之有物,內容才會豐富生動。為此,在進行課堂學習的同時,要努力創造機會,使學生走向社會,親身去觀察、體驗、思考生活,讓學生自己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鍛煉學生的自由表達能力。
2.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悟性,提升作文水平。學生體驗生活不是走馬觀花,而是真正要去有所感悟。教師在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的基礎上,進一步循序漸進地培養他們對生活的悟性,引導學生步入社會,評議時事,關心社會熱點,在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用心體會,感悟生活,感悟人生,萌發寫作激情。
三、活動式思維
1.將活動情境引入課堂,由靜態轉向動態。將活動情境引入課堂,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麵,以活動來帶動寫作。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各種遊戲活動,引出寫作題目。遊戲活動後引到學生具體寫作上。
2.將校園活動融入作文內容,豐富寫作形式。教師可以利用校園文化的力量來推動作文教學,將校園活動和校園生活融入作文內容。教師在引導學生寫作練筆時,可以側重於校園題材來命題,將內容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作為學生寫作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