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服飾看中日文化的異同
高校科技
作者:周鵬程 張春梅
【摘 要】在全球化潮流的席卷下,世界各民族的交流日趨頻繁。全球化的過程已經不僅局限於經濟全球化,隨之而來的還有文化全球化。在這樣的文化大潮中,本文從傳統服飾的角度,探究了中日兩國的文化差異
【關鍵詞】傳統服飾;中國;日本;文化
1 中日傳統服飾詳述
世界之所以如此豐富多彩,其主要原因就是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文化,而且這個文化會在不斷的交流中日益交融,卻依然保留著自己最獨特的魅力。然而在“東方美”中,中日兩國是既相互融合又不盡相同。
1.1 中國傳統服飾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曆史文化的泱泱大國,在傳統服飾上自然也是經曆了不少的變遷。
在中國的傳統服飾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漢服、袍服和旗袍。這也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幾個王朝即漢朝,唐朝和清朝。
漢代主要確立了冠服製,漢代深衣較為流行,漢代的褲子是開檔的,外罩以裳或深衣。之後雖然出現滿襠褲,但是開襠褲仍然長期存在。冠服之中以帝王袞冕最為華麗,衣多為黑色象征著天;裳多為黃色象征地。玄衣袖子很大,上麵會采用五彩絲繡織出日月星辰,以顯尊貴。
唐朝時期,由於政治經濟的穩定繁榮,使其能上承曆史服飾之源頭,下啟後世服飾製度之經道,所以這一時期成為我國古代服飾製度發展的重要曆史時期。袍服的款式,各個時期不盡相同,早期的袍服的袖子多用大袖,但大袖對域外的民族來說,則不太適宜。因北地寒冷,不便采用大袖,而采取緊裹雙臂的窄袖。隨著南北風俗習慣的相互滲透,這種緊身、窄袖的袍服樣式,也被漢族人民所接受,而且成為唐代袍服款式的代表。
清初滿族婦女服飾體製嚴格,宮廷富貴,民間樸素無華、簡約適度。清朝旗人的袍服,雖然是滿族獨樹一幟,但是,這時期的袍服也仍然是直身式、外及型,並且同樣強調在顏色、裝飾上展示端莊、華麗與權勢的威嚴。
而後被人所熟知的旗袍則是民國後期中西合璧的產物,這一時期旗袍逐漸成為女子主要常服。旗袍的本意為旗女之袍,直至20年代末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才形成了富有中國特色的改良旗袍。旗袍的剪裁勻稱得體,布料不同可表現出不同的氣質,襯托出東方女性端莊、典雅的芳姿。
1.2 日本傳統服飾
日本的傳統服飾可以追溯到奈良時期,當時的中國正處於隋唐的鼎盛時期,所以現在日本的和服和漢服長袍也有很大的相同之處。現在的日本和服是右衽的習慣,實際上這一習慣並不是自古有之。相反的是在奈良時代以前都是左衽的。據日本史書記載,隻有到了奈良時代的養老四年,朝廷才“初令天下百姓右襟”。那時日本不斷的向中國派遣使者,大規模的學習中國文化。現在的和服就是那時傳人日本的唐朝人所穿的服飾。從《仕女圖》中可以發現那些女子的服裝和日本女子的和服幾乎一樣。
平安時代的早期日本仍然與中國唐朝保持著聯係。後期日本開始發展了其自有的藝術風格,織物設計形式和社會各個階層的服飾有清楚的證明了當時的變化。日本的和服非常講究“層次之美”,尤其是“十二單”禮服將色彩鮮豔但是顏色各異的衣服裹上十二層之後,那重量壓的人幾乎舉步維艱。但是穿戴整齊之後可以看見每一層都比它外麵的更長,從而露出每種顏色的邊緣,在舉手投足間都體現了雍容華貴和色彩紛呈的美感。
寬鬆的和服實際上並不能具體的表現出身體的線條美,因此它對於身體各個部分詳細的尺寸就不感興趣,而隻是注意穿上身後的效果。所以和服在剪裁上也非常的省事,但是在穿著上卻非常的講究。記得日本作家水上瀧太郎在其1924年發表的小說《大阪之宿》中曾經描寫一個女子“她衣著樸素,與女傭人差不多。但放低衣領,袒露出背後整個脖頸的穿法,卻明白地告訴人們她是個有身份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