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圖書館Human Library發展的問題和建議
圖書與檔案
作者:趙海紅
【摘 要】本文介紹了Human Library的起源和國內外發展情況;闡述了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Human Library發展麵臨的主要問題;根據當前Human Library的理論研究、國內高校的特點以及現有的網絡技術水平,提出了Human Library發展的若幹建議。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Human Library;問題;建議
Human Library(原名叫Living Library,真人圖書館),即讀者“借”一個活生生的人交談以獲得更多見識的活動,源於丹麥哥本哈根[1]。簡言之,Human Library就是一種將“活人”作為“圖書”進行借閱的服務方式。在這種活動中,Human Library為讀者提供一個相對靈活的對話和交流場所,讀者借閱真人與其自由交流,通過交流達到相互了解的目的。這些“真人圖書(Human Books)”通常都被按主題製作成了書目,讀者可以通過書目事先了解所要借閱“真人圖書”的基本情況[2]。這種形式的借閱無疑提供了一種高效、生動、雙贏的全新閱讀模式,也為圖書館的服務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
1 Human Library的起源和發展
1.1 Human Library的起源
20世紀90年代初,在丹麥哥本哈根有一個“停止暴力”的非政府青年組織。該組織由來自哥本哈根的羅尼 · 勃格等五個青年發起,緣於1993年的一次夜生活中羅尼 · 勃格被刺傷事件。該事件讓五個青年人決定嚐試做些事情,以同輩教育的方式規勸青年人反對暴力。2000年7月,全北歐最盛大的搖滾音樂節——羅斯基勒音樂節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停止暴力”組織在該音樂節導演雷夫 · 斯科的鼓勵下組織了一些活動,以倡導反對暴力、鼓勵對話、建立和諧關係。活動中共出借了75本“真人圖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社會的正麵評價。由“停止暴力”組織發起的這種“真人圖書”借閱活動,當時被稱為Living Library,以後被希臘的真人圖書館組織修改為Human Library,從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啟用。
1.2 Human Library的發展
Human Library在丹麥、挪威、匈牙利、英國、芬蘭等歐洲國家首先傳播開,之後又在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加拿大、澳大利亞、亞洲等發達國家不斷傳播。與西方國家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 Human Library開始較晚;2008年美籍華裔圖書館學家曾蕾將Human Library的服務理念引入中國。此後Human Library活動依托大學、書店、圖書館等平台相繼出現在廣州、北京、上海和成都等大中城市。與國外把社會弱勢和邊緣群體作為真人圖書不同,在中國真人圖書的構成更加多元化,普通人的一段經曆或者生活方式都可以成為交流內容[3]。隨著一係列針對Human Library研究的深入及作為圖書館發展服務新模式的不斷開展,我國的Humam Library逐漸發展起來,其主辦平台主要是高校圖書館。自2012以來先後有南京師範大學、大連民族學院、揚州大學、蘇州大學、上海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和南方醫科大學成功啟動“Human Library”,主題將不固定地選擇留學、考研、工作、科研等在校生普遍關注的問題。
2 高校圖書館Human Library發展麵臨的主要問題
2.1 理論研究與實踐操作同步性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