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加快建設現代智能配網途徑
能源科技
作者:竇金龍
【摘 要】由於曆史原因,市縣區域電網發展不均衡,部分區域配電網發展滯後,存在設備老化、線路“卡脖子”、運維管理水平較低等問題。仍需不斷加大配網建設投入,加快智能配網及農網改造升級建設,滿足區域配電網負荷新需求,確保東營配網健康運行和高效發展。
【關鍵詞】現代智能配網;改造升級;途徑
0 引言
今年上半年,東營供電公司持續加大配網建設改造力度,加快解決配網結構薄弱、供電“卡脖子”、低電壓等突出問題,全麵提升配網運行管理水平;全力推進城農網工程建設,累計完成中低壓線路建設改造127條、461公裏,新建及更換配變53台、13.2兆伏安,2012年度110個農網改造升級中低壓工程項目進展順利,全年項目開工率實現89%,投產率實現61%,超額完成半年建設改造目標,圓滿完成了春檢、重要節點保供電及迎峰度夏準備工作;組織開展配變負荷普測,重點排查迎峰度夏期間可能出現過載或“卡脖子”的線路及配變,及時消除設備缺陷和安全隱患,配網可靠供電能力大幅提升;智能配網建設成效顯著,紮實推進智能配網建設實施,累計建設配電自動化主站1個,配電搶修指揮平台1個,完成配電線路智能化改造138條、880公裏,安裝智能終端892個,終端在線率91.6%,實現市區智能配網全覆蓋;核心區10千伏線路聯絡率負荷互供、轉供能力明顯增強,基本形成多分段、適度聯絡、結構合理、運行靈活的配電網絡。配電自動化係統投運以來,應用成效已逐步顯現,實現了故障區段的快速隔離和非故障區段的快速恢複供電,非故障段恢複供電時間由原來的45分鍾下降到5分鍾以內,目前已累計正確動作29次,減少停電1715時戶,減少電量損失約20萬千瓦時。
1 麵臨的形勢及問題
按照國家電網公司、省公司關於“加快轉變電網發展方式,解決‘兩頭薄弱’問題”工作要求,對公司配電網從網架結構優化、供電質量改善、運行管理提升等方麵對中低壓配網進行深入剖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 配網基礎管理工作相對薄弱
配電自動化和智能配網的建設投運,極大提高了配網工作的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但由於是建成初期,規章製度尚不完善,基礎管理工作仍存在薄弱環節;運行維護人員存在對智能配網認識不深刻,對設備原理不熟悉等問題;配網設備增加較快,需要對PMS、電網GIS、配電自動化等多套信息係統進行數據同步維護、更新,目前仍存在數據錄入和更新不及時現象;配網狀態檢修和不停電作業有待進一步推廣;需探索建立營配協同機製,進一步完善落實標準化搶修相關製度標準。
1.2 縣公司配網專業管理仍需進一步加強
“三集五大”體係建設推進了市縣公司核心業務的集約融合,深化了市公司對縣域配網的專業化管理,但仍有待於深度磨合提升。一是縣域配網僅利津縣公司開展了智能配網建設,總體進度緩慢,農村配網網架依然薄弱。電源分布不合理、配電線路線徑細和設備老化等問題仍然突出存在,遠不能滿足“一體化”專業管理要求。二是農電基礎管理相對薄弱,存在管理模式不一致、標準執行不到位等情況。三是農電人員技能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縣區公司存在配電運檢人員年齡老化,文化素質和業務水平偏低等問題,不能滿足生產檢修精益化管理的需要。
1.3 配網運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隨著直供配網建設和農網改造升級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市縣區域內配網結構不斷優化,配網“三率”(供電可靠率、電壓合格率和線損率)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截止6月,城市供電可靠率達99.9745%,綜合電壓合格率達99.987%,農網供電可靠率達99.9508%,綜合電壓合格率達99.276%。但對於新興開發區、農村偏遠地區等區域電源布點少、供電半徑長,停電及低電壓方麵的服務投訴依然較多。部分農村電網、接管小區設備陳舊老化,曆史欠賬較大,停電及低電壓方麵的服務投訴壓力較大。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客戶對供電可靠性、供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也對公司配網運維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