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此山無名(2 / 2)

為了不錯過吉時,所有人都起了一個大早,這個時候依然有些倦意。原本我也準備和大家一起返回,再補一個回籠覺,哪知道寧玉這個家夥偏偏不讓,非要拉著我在四處逛一逛。

“我困死了,你要踏青,你自個去,我可沒你這閑情逸致。”

“有一句話叫登高望遠,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我仔細看過,這座山是附近最高的山,還愣著幹嘛,走吧。”

“你是指?”

“廢話,你當真以為我吃飽了撐的……”

日幕霜,辰時露,待我和寧玉辛苦爬到山頂,身上褲腿都被露珠給弄濕了大片,緊貼皮膚,這樣穿著非常不舒服。農村的空氣自是比大城市要幹淨得多,此刻我們站在山頂,單是這清新的空氣,就已經讓我原本有些浮躁的心一下子就靜了下來。隻不過,一陣山風吹拂,涼嗖嗖令我有些發顫。

寧玉辨定方向,指道:“那裏就是秦漢的舊墳,也就是朱元璋的陪葬坑,占的是西位……”

我道:“你一直都說格局,那現在這麼一看,是不是一眼就能夠看出具體位置在什麼地方來?”

寧玉道:“你先別急,聽我把話說完。以山為陵的葬法是由唐太宗開創先例,在半山腰掘個洞,做為墓室,以山峰做為墳頭,再在山的四周建造陵區,使得整個陵墓氣勢宏大。但真正將這種葬法壯大的則是明朝。”

“特別是在明朝皇家陵園,十分講究風水格局,一定要精心挑選依山傍水之處建築陵園。大致為陵區要坐北朝南,背依青山,腳踏綠水,所選擇的山峰主峰形狀必須是重巒疊嶂,氣勢磅礴,層次分明,主峰左右必有山巒起伏,蜿蜒不斷,形成半環抱。除此之外,從墓穴所在位置向南眺望,要地勢平坦、視野開闊。遠處左右應各有矮於主峰的山,名曰“青龍、白虎”把門,前麵還要有河川相聚,即所謂‘前有照,後有靠’。”

“這就是你所說的格局?”我輕笑旋即轉了個身,背北麵南,說道:“你看這前麵一片沃土,地勢平坦,視野開闊,更在那千米之外左右各有一座山峰,且山峰高度與我們現在腳下所站的山峰要低矮一些,難不成就形成了所謂的青龍和白虎把門?再以我們這腳下所站的山為主,這四周附近山巒重疊,層次分明,有山有水,前有照,後有靠。按照你剛才所說的格局,豈不就是說我們現在腳下站的這座山,就是朱元璋的陵墓了麼。”

寧玉突然奇怪的朝我看了一眼,旋即問道:“對了,這座山叫什麼山?”

我雙手抱懷道:“什麼山,無名山唄。之前我不是問過楊媽媽麼,據她所說,自她記事起,這座山就一直沒有準確的名字,所以,他們一直都以後山、大山這麼叫。”

“你把羅盤給我使使。”

我搞不懂寧玉這家夥在搞什麼鬼,也無心其他,將手中羅盤遞了上去,待他接過,嘴裏不知念了幾句什麼鬼話,過了半天,羅盤上的指針一直保持平衡,絲毫未動,在這個時候,寧玉突然喜極放聲大笑。“這下對了,這下對了,被你說對了,哈哈!”

一時之間,我有滿頭霧水,就好像被蒙在鼓裏似的。“什麼對了,什麼我說對了,寧玉你快給我說說。”

過了好半天,寧玉衝我說道:“我剛才說了些什麼?”

我道:“你剛才不就是說了一下明朝皇陵格局?”

“對,我還問了你什麼?”

“嗯,問了我這座山叫什麼山……”

“對對對,沒錯。有一句話叫,山川有靈無主,屍骨有主無靈。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麼?”

“不太清楚。”

寧玉潤了潤嗓子,道:“很簡單。如果把有主無靈的屍骨葬到相當好的有靈無主的山川,則可使無靈的屍骨有了靈氣,無主的山川有了主人。這在“風水”學上叫“理氣”。對後人會有極大的福蔭,財、丁、貴、壽均占其列。”

我臉色頓變,怔道:“我剛才隻是胡亂說了一通,你該不會是當真了吧?”

寧玉搖了搖頭道:“不是當真,而是確定。按照格局來講,眼下環境完全符合。再加上此山無名,但是占了一個極好的風水穴位,靈氣極具,正好應了這句,山川有靈無主,屍骨有主無靈。”

“等等,你是說這裏占了一個非常好的風水穴位,但是,為何我卻看不出來?”

“不是非常好,是特別好。難怪了,明朝氣數會在曆史存在將近三百年之久。”

“你他媽的別賣關子了行不行,到底這裏占了個什麼風水穴?”

“太暈極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