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拉開,清幽靜謐。
“半個時辰了,為何還沒有動靜?”
太和大牢,第三間囚室裏,換上一身新行頭的王天運坐立不安,在李錦龍麵前來回踱步。
天黑後的半個時辰裏,王天運已經問了三遍,可他還是問得最少的一個,其他四位頭領先後問了幾十遍。
與故作鎮定的王天運相比,他們更加按捺不住,顯然他們一刻也不願意待在大牢裏,急不可待想逃出去。
這四位頭領就是太和大牢的五大頭領之四,分別是:侯文、侯武、王雙和胡全,武藝不錯,弓馬嫻熟,李錦龍戲稱他們是“文武雙全”。
這四人凡事都以王天運馬首是瞻,雖然王天運並沒有刻意介紹他們的身份,卻也瞞不過李錦龍的眼睛,其實這四人都是王天運帳下親兵。
知道歸知道,李錦龍並不點破。
盡管大家是同舟共濟的難兄難弟,可誰沒有一點隱私呢?
“文武雙全”四人是這樣,王天運也一樣,而李錦龍不是也隱藏了許多不為人道的秘密麼?或者說,他這一輩子都不會對任何人說起自己的真實身份。
“王大哥不必著急,耐心等待便是。”李錦龍盤腿坐在厚厚的茅草蒲團上,如老僧入定一般閉目養神,即便開口說話,也不睜眼。這份涵養功夫讓年齡比他大許多的王天運等人歎為觀止,自愧不如。
“兄弟呀,不是大哥不相信你,實在是今夜事關重大!”
王天運歎息一聲,語重心長地道:“五百多個兄弟的性命全都掌握在你我二人手裏,稍有疏忽,你我二人身死是小,若是連累眾兄弟一起喪命,那我們的罪過可就大了!”
說著話,王天運輕步走到李錦龍身邊,低聲問道:“賢弟你若信得過我,不妨透露一下,今夜當真有人前來偷襲太和城嗎?”
“一定有,而且是第一時間襲擊大牢!”李錦龍十分肯定的隨口應道。
王天運大感驚奇,“哦?賢弟如此篤定,想來不會錯了。既然這樣,不知賢弟可否告知愚兄,究竟是何人膽敢偷襲南詔王城?”
李錦龍睜開眼睛,似笑非笑地看著王天運,卻含笑不語,並不作答。
事不關己,關己則亂。
其實答案早就擺在眾人麵前,奈何王天運等人求生心切,對發生在身邊的事完全沒有察覺。
早晨王宮角門中莫名其妙衝出一輛受驚的馬車,隨之而來的便是王府大街上演了一場空前的大混亂······從表麵上看,這起事故完全是馬匹受驚引起的偶然事件,可以算作巧合。
然而,世上根本沒有純粹的巧合,所有的巧合都有其內在原因,或者說這些巧合之中隱藏著不為人知的人為因素。
太和城是南詔唯一的一座堪比大唐各州郡城的王城,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城中擁有數萬戶居民,人口有二十餘萬之多,有十二條縱橫交錯的街巷,為何這種巧合偏偏發生在守衛森嚴的王府大街上,卻又湊巧讓戰俘囚徒們遇見?
這是巧合嗎?
如果是,那未免太巧了!
李錦龍絕不認為這場突如其來的混亂是巧合,反而將其視作一種細作之間的接頭暗號,同時也是對自己這幫兄弟的警示,暗示有人會在夜間劫獄,提醒他們提前做好準備,裏應外合,一舉攻破大牢。
正因為這樣,李錦龍成竹在胸,不急不躁的盤腿打坐,養精蓄銳,耐心等待營救人員自己送上門來。
王天運被李錦龍看得臉頰發燙,誤以為李錦龍發現了自己的秘密,當即滿臉歉意的賠笑道:“並非我對賢弟刻意隱瞞,而是人在軍中身不由己,涉及軍事機密,我也不便透露。不過,此一時彼一時,現在一切都要仰仗賢弟,愚兄就不能再隱瞞了。
實際上,我對南詔各部的情況還算了解。八年前,南詔六部詔主的實力相差不多,彼此誰也奈何不得誰,各詔之間相互依存,相互牽製,盡皆依附我大唐;隻要陛下一紙詔書,六詔都會無條件服從,沒有誰敢弄虛作假,陽奉陰違。
可是,自從皮羅閣頻繁入京朝貢之後,南詔六部之間的平衡和製約便徹底打破了,陛下賜封皮羅閣為雲南王,成為名義上統領六詔的南詔王。與此同時,皮羅閣上疏朝廷,誣陷鄧賧詔、浪穹詔等五詔詔主暗中勾結吐蕃,企圖率部歸降吐蕃。
此外,皮羅閣還重金賄賂當時的劍南觀察使王昱,而王昱則上疏證實了皮羅閣對五詔詔主的誣陷,並請求朝廷出兵援助皮羅閣圍剿五詔。哎······”一聲歎息,飽含王天運的滿腔無奈和幾分怨念。
話音稍頓,他接著道:“就這樣,皮羅閣借助劍南大軍之力,隻用一年時間便剿滅了五詔部落,成了名副其實的雲南王,並建立南詔國,自領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