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輪箭矢射完,一團黑影緊隨羽箭之後撲殺上來,揮刀將僥幸躲過射殺或中箭未死的親衛斬殺。
眨眼間,閣誠節麾下的五十名親衛全部被擊殺,一個不留。
唯有閣誠節見勢不妙,從茶樹叢中連滾帶爬的倉皇逃竄,趁著刺客斬殺親衛隊之際拚命狂奔,僥幸逃得性命。
令人費解的是,閣誠節在逃命之中竟然沒喊救命,也沒有逃向寢宮,而是橫穿後園,直接走側門,逃之夭夭。
此舉極為詭異,完全不合情理。
可閣誠節偏偏這麼做了。而這正中刺客下懷,沒人聲張,就等於給他們提供了直接闖進寢宮刺殺皮羅閣的絕佳機會,所以他們沒有趕盡殺絕,任由閣誠節抱頭鼠竄的倉皇逃命。
顯然,由於後園光線陰暗,他們並未認出這位僥幸生還者的身份,或者說他們根本不認識此人。
而唯一見過閣誠節的竹靈倩,卻因為站在高大威猛的李景龍身後,錯過了最佳時機,以至於她隻看見閣誠節衝出側門的背影,沒有看到正臉。
“天賜良機,擊殺皮羅閣就在此時!”
揮刀砍死最後還沒斷氣的親衛,竹靈倩直勾勾地看著三百米外的宮殿,娥眉跳動,神情異常激動。當即,她直接越過身前的李景龍,身形飄逸,直奔那間還亮著燭光的寢宮疾掠過去。
機會難得,李景龍也不遲疑,扭頭對王天運下令道:“侯家兄弟隨我殺進寢宮,天運你帶領餘下的兄弟埋伏在園中,守住回廊,隨時準備接應、撤離!”這就是李景龍。
一路走來,他一直在安排撤離路線,幾乎每個關鍵點上都要留下幾個兄弟;如此謹小慎微的性格很容易讓人以為他貪生怕死,膽小如鼠。
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隨手撿起一把橫刀,李景龍丟掉手中那柄已經變形扭曲成鐮刀廢鐵的兵器,眼底劃過一絲不舍,當即招手示意侯家兄弟跟上,循著竹靈倩的背影,直奔那間亮光的寢宮而去。
目送李景龍三人迅速遠去,王天運幾次張嘴想要勸阻卻終究沒有說出口,遂將目光投向那把殘破不堪的橫刀,臉上露出無奈的苦笑。
他清清楚楚的記得,這已經是李景龍用過的第二把橫刀。
第一把刀很劣質,那是從大牢守衛手中奪來的,先後斬殺了一百多名太和城守軍,最後在叢林狩獵中砍殺兩頭大野豬時攔腰折斷。
第二把橫刀是李景龍與浪穹寨三位男寨主比武切磋時贏來的。
這把刀在李景龍手裏同樣取得了驕人戰績,光是今夜便砍殺了四五十名羽林禁衛,剛才更是將那個武藝頗高的百夫長一刀劈成兩半,結果這把質地上乘的橫刀也“壽終正寢”了,完成其肩負的使命。
作為時刻跟隨李景龍左右的過命兄弟,王天運知道這兩把橫刀其實都不適合李景龍,算不得趁手兵器,分量太輕,質地太差,根本發揮不出李景龍天生神力的強項,使他實力大減,一身強橫無匹的本事隻施展出六成,真可謂是有勁沒處使,明珠蒙塵。
有鑒於此,王天運一直想給李景龍弄一件趁手的兵器,奈何條件有限,身不由己,有心無力。
就在剛才,王天運偷偷告訴李景龍,南詔王皮羅閣隨身攜帶著一口寶刀,吹毛斷發,削鐵斷金,而且重量不輕,約有二十多公斤。據說,此刀全長六尺,柄長兩尺,刀身長四尺、寬八寸、厚一寸,開雙刃,刀背上的鋒刃呈鋸齒狀,一共十二個鋸齒,每個鋸齒約兩寸長,齒間有半月狀的彎鉤。
這口寶刀名氣很大,相傳是上古流傳下來的南疆神兵,名曰“蚩尤刀”。
蚩尤刀亙古沉寂,從未現世,不知何故,最終落在皮羅閣手裏。
皮羅閣得到蚩尤刀之後,一直藏匿不出,從不輕易示人。
不僅如此,他還矢口否認蚩尤刀的存在,聲稱自己確實有一柄堪比神兵的戰刀,卻不是蚩尤刀。
但是這則傳聞還是迅速傳揚開來,傳遍整個大唐帝國,凡是唐軍將領都知道世上還有這麼一口上古神兵。
為此,王天運為避免傳聞不實,還一再強調,這隻是以訛傳訛的傳聞,是否真有這口寶刀尚未可知。他之所以將傳聞告知李景龍,正是因為李景龍即將前往皮羅閣的寢宮,到時隻需稍加留意,就知道傳聞是否屬實。
如果寢宮裏真有這樣一口刀,就不能錯過,即使殺不了皮羅閣也要把刀奪過來。
這是王天運說這番話的初衷,李景龍心領神會之餘,同樣蠢蠢欲動,很想見識一下這柄傳說中的上古神兵———蚩尤刀。
******
“赫赫~~~!”
窗外刀光劍影,血腥彌漫,寢宮裏卻是絲毫不受影響,呼嚕聲悠長,洪亮。
南詔梟雄皮羅閣文韜武略,年輕時曾是蒙舍詔“第一羅苴子”,率領大軍與五詔部落鬥智鬥勇,征戰半生,最終一統南詔,創立南詔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