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紀錄片《故宮100》的影像之美(1 / 2)

紀錄片《故宮100》的影像之美

藝廊回聲

作者:路曉 趙迪

【摘 要】 智利紀錄片導演帕特裏西科·古茲曼曾說,“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紀錄片《故宮100》就是這樣一本精美的相冊。它運用畫麵構圖、光線與色調、角度、景別、光學鏡頭、運動手法以及應用文學等多種攝像手段,在真實記錄的基礎上,為《故宮100》增加了藝術上的視覺享受。

【關鍵詞】紀錄片 《故宮100》 影像

19世紀末,盧米埃爾兄弟發明了電影攝影機,作為一種新技術的顯示,他們開始把生活紀錄在膠片上,《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等處於最原始階段的影片,又具有紀錄片的性質。隨著社會的進步,紀錄片也在不斷的發展。紀錄片以紀實的手法,幫助人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同時,啟迪著人們的思考和感悟。

紀錄片《故宮100》采用了一種新的紀錄風格,每集時長僅為6分鍾,主要內容是講述故宮100座建築的故事,透過“看得見”的空間,將“看不見”的紫禁城建築的實用價值和美學價值加以演繹,為故宮創建一座超越時空的影像博物館。紀錄片講究紀實性和藝術性,《故宮100》在展示真實內容的同時,也追求藝術上的美感。並且紀錄片以視聽為主要表現方式,通過畫麵和語言兩種元素作用於觀眾的感知,特別是以攝像呈現出的畫麵直接關係到視頻質量。電視攝像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從技術方麵考慮,電視攝像主要是怎樣操作使用電視攝像機,來拍攝所需要的畫麵、錄製聲音;就藝術方麵而言,電視攝像是一種創作,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一種駕馭聲畫語言符號的方法和手段。下麵從攝像的畫麵簡單分析一下紀錄片《故宮100》中視覺之美。

一、畫麵構圖,形式之美

畫麵構圖是藝術的形式,在拍攝過程中需要考慮從線條、色彩、方向等多方麵因素來安排主體的位置、麵積、角度,展現符合主題的畫麵。

“玉帶天河”一集中,采用曲線構圖,勾勒一條蜿蜒曲折的金水河,增加了畫麵的動感。第一集畫麵中拿著鏡子的小女孩,身著紅色連衣裙在暗色調的故宮中尤為突出,鮮亮的顏色便於我們更加清楚的了解畫麵的主體內容。其次在介紹雄獅時,拍攝雄獅的發髻和炯炯有神的眼睛,開放式構圖以不完全取勝,給予了特殊的寓意,呈現了一隻勇猛的雄獅。本片中多次采用對稱、均衡的構圖方式,在畫麵穩定牢固的視覺效果的基礎上,展現了故宮和諧莊重的特點。豐富的畫麵構圖不僅突出了主體,明確了意圖,而且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二、光線與色調,繪畫之美

光線和色彩在突出主體、表現內容、製造氛圍等方麵具有一定的表現作用,在攝像中被廣泛使用。

在“中間意味”一集中,開篇便選擇清晨的光線,采用了逆光的手法拍攝的三大宮殿。13秒的固定鏡頭中,在光線的勾勒下,三大宮殿的輪廓和形態十分突出和明顯。太和殿屋頂角獸在經曆曆史風雨的洗禮後,依然屹立如初的畫麵,這幅畫麵同樣采用了逆光拍攝,在夕陽的映射下凸顯其輪廓,營造一種暗色調。在介紹角樓時,冬季取景,整幅畫麵幹淨整潔,皚皚白雪,白色的基調,營造了一種莊嚴的氣氛,表達了角樓莊重的特點。無論是清晨還是夕陽,其自然光的使用不僅增強了畫麵的真實性,同時也使畫麵繪畫之美得以體現。

三、角度,視角之美

正麵、背麵、側麵攝像,和平攝、仰攝、俯攝等多角度拍攝,可以全麵具體地展示拍攝主體,增強空間感和新穎性。比如,俯攝故宮介紹其結構“太和門廣場和他身後的太和殿廣場組成立紫禁城的重心”。側拍宮殿內部,增強空間感和立體感,突出宮殿之大,“放大的空間營造出超越民居的大格局”。在第四集中垂直天空仰拍午門,給人以門天合一的感覺,突出午門之偉岸高聳。最後一集中30秒垂直地麵俯拍庭院,整體畫麵幹淨整潔。

在角度的選擇方麵,有的根據所要表現主體的特征,有的是從真實性考慮的,有的是從新穎角度和視角效果方麵考慮的,多角度的拍攝為畫麵豐富了美的元素。

四、景別,表現之美

景別是客觀事物反映和表現要求的一種產物,不同景別的運用體現了對現實事物的不同理解與認識。

“近取其神”,“威猛銅獅”一集中,多處采用特寫鏡頭,放大細節,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太和門前的一對銅獅的具體造型。“遠取其勢”,在介紹五座金水橋時,運用遠景形象生動為我們展示了其形狀“像是搭在弓上的五支箭”。在拍攝中還大量使用全景拍攝,視野寬廣,包容了廣大的空間,畫麵給人以整體感。在進行人物采訪時采用中景拍攝,清晰的表現了人物的表情和動作。各種不同的景別交替地使用,不僅方便了內容的表述,同時增強了畫麵的審美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