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近代史上的非常事(1 / 3)

近代史上的非常事

曆史·鑒往可以昭來

作者:李異鳴

《南京條約》簽訂後,道光皇帝很難受。清史記載:“上退朝後,伏首於便殿階上,一日夜未嚐暫息,侍者但聞太息聲,漏下五鼓,上乎頓足長歎。”

銀庫虧空後,道光帝下旨徹查。於是處分了自嘉慶五年以來曆任的管庫、查庫官員,分別罰賠銀兩。已經死去者,由兒孫減半交納。這其中甚至有慈禧的曾祖吉郎阿,他曾是管庫司員之一。由於人早已作古,罰銀由慈禧的祖父刑部郎中減半賠了兩萬餘兩,賠償時又因拖延,被革職並加罰了百分之六十,後釋放官複原職,繼續賠款,一共賠了七八年才了結。對於此次庫管瀆職,道光帝大發雷霆,罵其“喪心昧良,行同背國盜賊”。

1849年,道光帝病逝,奕詝即皇帝位,改次年為鹹豐元年,並加封奕為恭親王。他之所以在奕的親王爵上加一個“恭”字,目的顯然是希望這位很受父皇喜歡的弟弟,對自己也能恭敬服從。當然,鹹豐對奕還是另眼看待的,1852年,恭親王分府時,就把當時京城內最好的一座宅第賜給了他。

鹹豐死後,年僅6歲的皇子載淳即位,上層統治者之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權力角逐。以載垣、端華、肅順為代表的8位顧命大臣,堅決反對太後垂簾聽政,雙方劍拔弩張,氣氛極度緊張。當時醇郡王奕譞在熱河,由於和小皇帝有著特殊的親屬關係,使得他果斷地站在太後一邊,並積極采取行動。他與在京師的恭親王奕 聯絡,在熱河與北京之間,悄悄地進行著周密的政變籌劃。其後,他親自帶兵在半壁店拿下了肅順,把他解京棄市。關於奕譞的這段經曆,溥儀在 《我的前半生》 中有生動的回憶:我很小的時候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王府裏演戲,演到“鍘美案”最後一場,年幼的六叔載洵看見陳士美被包龍圖鍘得鮮血淋漓,嚇得坐地大哭,我祖父立即聲色俱厲地當眾喝道:“太不像話!想我21歲時就親手拿肅順,像你這樣,將來還能擔當起國家大事嗎?”

清同治四年 (1865年),被譽為西方鐵路之父的鐵道專家麥克唐納·斯蒂芬生出現在金碧輝煌的琉璃瓦的大屋下,向同治小皇帝,實際是向龍椅之後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後,建議了一個發展中國鐵路計劃的神話:“以揚子流域的華中商業中心——漢口為出發點,修築一條東通上海,西至四川、雲南等省,直達印度的鐵路幹線。”為了證明他所言不謬,於是特地在宣武門外造了一條一裏多長的小鐵路,試驗一列火車。當這個“怪物”汽笛一鳴,鋼輪鐵軌隆隆摩擦,聲震京華。立在一旁的大臣禁不住大聲疾呼,火車會震動先帝陵寢,於廟堂不利。當下“龍顏”大怒,命步軍統領衙門,收了“怪龍”。斯蒂芬生非常失望地離開了中國,臨走時不禁哀歎:“中國鐵路時代尚未到來。”

1869年,太監安德海奉慈禧懿旨南下采購。其招搖過市,威風一時無二。山東巡撫丁寶楨早已接得恭親王的書函,於是抓捕了安德海。安德海有恃無恐,威脅丁寶楨說:“你們找死嗎?”丁寶楨事先得到恭親王的支持,於是以太監私自出京,違反祖訓,安必為冒充為由殺之。

1876年6月,朝廷決定為兩宮皇太後冊封徽號。按慣例,冊封大典由大學士捧上冊寶。此次,兩位太後同時冊封,用人必然要比以往多,於是禮部上奏,要求派大學士16名。這一奏折鬧出了笑話。大學士為輔臣首列,是正一品官。其地位崇高,因而朝廷授受曆來審慎。按例大學士隻有4名,加上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合計是6人。禮部是掌管禮儀的衙門,奏折中平空多出了10名大學士,此等疏忽,尤為不該。當時翁同龢為光緒帝的老師,在日記上寫了三個字:“可笑也。”

北京城裏建成的第一條鐵路是專供西太後使用的。由於她對機車的震動和聲響非常厭惡,以致於讓太監拉著列車走,而不用機車牽引。對此,《清宮詞》 描述說:“宮奴左右引黃幡,軌道平鋪瀛秀園:日午禦餐傳北海,飆輪直過福華門。”1903年,西太後從北京南下謁西陵,乘坐經過專門改裝的花車。

孫家鼐去張尚書家赴宴,同席的林侍郎問:“皇上學識如何?”孫家鼐說:“天資聰穎,好學不倦。”話音未落,翁同龢到。主人邀常熟上座,既入座,有人又以林侍郎的問題問翁同龢。翁同龢沉吟半晌,說:“皇上駑鈍,久學無進步。”孫家鼐說:“是這樣。”又說:“我從來不喜歡對人說起皇上的事,承林公相問,不得不答,實在是說了謊話啊。”德宗為慈禧所忌諱,翁同龢所言,不無深意。孫家鼐隨風轉舵,足夠機警。

光緒十六年 (1890年),清德宗 (載湉)皇帝舉行大婚盛典,各國國家元首和駐北京使節紛紛致賀。大英帝國維多利亞女王送來的賀禮是一座供玩賞的自鳴時辰鍾,鍾上用漢字鐫刻著一副賀聯:“日月同明,報十二時吉祥如意;天地合德,慶億萬年富貴壽康。”賀者無心,受者有意。慈禧一見“日月同明”的鐫字後,立馬臉就拉長了。當即指示大太監李蓮英將英國時辰鍾搬出大殿,匿跡避忌。德宗皇帝知道後,覺得英國女王的賀聯,並非有意嘲弄朝廷。棄之不展,有礙中英外交關係。但在慈禧的怒顏威懾下,未敢進言緩頰。

光緒皇帝載湉的生母葉赫那拉氏因為幾個子女先後死去,隻剩下載湉一人在宮中當那有名無實的皇帝,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創傷。1896年,她因長期鬱悶而不幸病故。因為她是慈禧皇太後的胞妹、皇帝的生母,所以喪事辦得非常隆重:葉赫那拉氏去世當天,慈禧親自前往醇王府探望;次日,光緒皇帝頒發諭旨,稱其母為“皇帝本生妣”;同時,戶部行文給內務府銀庫“準銀庫付所有醇賢親王福晉孝差銀十五萬兩”。

隆裕太後日常開支大得驚人。她每頓飯必擺百種菜肴,用6張桌子陳放在她一個人的麵前。除各種山珍海味之外,每月僅吃用肉類的“定例”就有肉1860斤、雞鴨各30隻。她每年穿用的衣料也有“定例”,包括:各種緞29匹、各種綢40匹、各種紗16匹、各種綾8匹、各種布60匹、絨和線16斤、棉花40斤、金線20綹、貂皮90張……隆裕終日無所事事,卻嫌頤和園風景太熟,沒有一點新鮮感。宣統元年,她命戶部撥巨款,在紫禁城內廷東路興修水殿,作為新的娛樂場所。此殿“四圍浚池,引玉泉山水環繞之,殿上窗欞承塵金鋪,無不嵌以玻璃”,隆裕自題匾額曰“靈沼軒”,俗稱水晶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