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思想當代審視
哲學文搞
作者:桑豔 杜治平
【摘要】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思想是對古希臘政治思想的公共性理念、近代社會契約論的公共性維度、德國古典哲學的公共性資源、空想社會主義的公共性素材的批判性繼承與超越。當下,人類麵臨的全球性公共問題與公共危機日益增多,而我國政府職能的缺陷和公共性缺失仍較嚴重,如何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國政府麵臨的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 政府公共性 政府職能轉變 當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識碼】A
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思想為我黨和政府“為民服務”理念提供了思想源頭,為我國當前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提供了理論基礎,對於我國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主動參與國際合作與全球治理、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努力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等,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理念
現代政治學理論關於政府公共性的概念。在現代政治學理論中,雖然多次提出政府的公共性,但目前尚沒有一個學界公認的關於政府公共性的概念定義,但大多讚同將政府公共性的特點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是政府公共性是指政府具有公共性與共享性,而非私有和排他的,這表明政府的行政行為是麵向整個社會公眾的,而不是為某個政治團體或特定的階層服務。
二是從政府的行政價值角度看,政府的公共性意味著政府的行政行為必須以公開民主、公正公平、自由平等以及責任正義等為價值取向。在行政活動中,求真是其首要的美德。
三是從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看,政府的公共性要求政府的一些管理行政行為都必須以公共利益為出發點,在行政行為中應該具有社會發展的長遠眼光,以公眾的公共利益、根本利益為準則,滿足人們的利益期待。
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政府公共性的理念。馬克思在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時,揭示了其階級性、矛盾性與無序性,並呼喚政府的公共性,認為政府應該為了人的全麵發展、為了人的自由解放而創造條件,政府應該超越階級利益的局限。
作為政府基礎的人民性是馬克思政府公共性理念的重要表現。政府是行使國家權力、執行國家意誌的機構,因而它必然代表著國家的本質,因此對國家本質的理解是分析政府行為的關鍵。馬克思指出,政府固然代表著統治階級的利益,但與此同時國家又代表著社會,它有著維持社會生活、生產秩序、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權利與義務。馬克思在其著作《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中分析了亞洲國家的政治統治形態,他提到從遠古時期,亞洲國家的統治必然涉及三個政府部門:一是財政部門,二是戰爭部門,三是公共工程部門,前兩個部門或多或少的都有著對內掠奪勞動者財富,對外進行戰爭掠奪的功能,唯有第三個部門是“執行一種經濟職能,即舉辦公共工程的職能”,在其《資本論》中,他認為政府隻有服務於大眾,履行公共職能,其統治才能具有合法性。
作為政府基礎的人民性並不意味著政府隻為社會公眾服務,它同時也要維護其統治階級的利益和地位,這是由國家的本質決定的。從人類曆史的發展來看,國家是伴隨著階級的劃分而產生的,這意味著其所建立的政府必須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其行政行為也必然體現了該統治階級的利益與願望。但是統治階級要想獲得更多的利益,並且維護其統治的穩定,就必然要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行,這就要求政府來承擔一定的社會公共職能,例如進行社會基礎設施建設,以保證普通大眾能夠進行生產生活實踐,提供多種渠道保障民眾的基本生活,還要興辦學校、建設衛生醫療,這能夠提高民眾的生產力。這一切其本質上還是為了維護自己統治的穩固以攫取更多的利益。國家的一個重要特性還在於其擁有暴力機構,這些軍隊、警察等對內可以維護社會秩序,鎮壓反抗民眾,對外可以抵禦外侮或實行對他國的侵略,這同樣也是為了維護和擴大經濟、統治勢力而存在。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的政府公共性是比較客觀的,他認為政府的性質從屬於國家,因而其必然體現統治階級的利益,但在其社會的管理過程中又帶有公關性特征,但這種公共性歸根結底還是為其統治服務的。隻有進行生產資料所有製變革,消滅階級之後,公共權力為大眾所掌握,這時所建立的政府才具有真正的公共性。
馬克思主義的政府公共性還特別強調了其應該為人的全麵發展創造條件。人類創造了曆史,是曆史產生的前提和可能,而人又在曆史的更迭中不斷發展。馬克思認為曆史社會應該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他認為代替資產階級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裏,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人的發展應該是伴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而不斷進步的一個發展過程,隻有當社會生產力與社會關係發展到了高級階段,人類社會中的階級與剝削才可能消失,這時才有了人的全麵自由發展。人自由發展境界的到達與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密切相關,隻有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人類社會才有可能跨入自由發展的境界,反之,這隻是一種社會空想而永遠無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