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天下父母心(1 / 1)

母親的愛心

微觀天下

作者:賈俊傑

現在養狗成了一種時尚。

記得小的時候家裏也養過狗。母親總說:“狗是忠臣,再窮它也不離主人而去。”

小時家裏住的是平房,房前用土磚壘起小院,牆矮矮的,牆接牆院連院。養狗自然起到看家護院的作用,但就狗性來說,唯主人之命是從,自然主人喜歡,而陌生人厭煩和憎惡。

大哥比我大五歲,乳名狗娃。那時狗蛋、狗剩、小狗乳名盛行,圖個賤名好養,也是老輩人對動物的喜歡,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對孩子親得像家裏的阿貓阿狗一樣。大哥上初中時很頑皮,也知道狗娃的乳名不好聽,於是父母不再稱大哥為狗娃了,代之以大名。有一次大哥和同學因被稱乳名打架,結果家裏的狗衝上去把那同學咬傷了。為了平息同學家裏的憤怒,大哥在父親的棍棒威逼下,用繩子將狗在一棵老槐樹的脖杈上吊死了。狗肉成了美宴,被父親揍得鼻青臉腫的大哥吞得香極了,早忘了因他人仗狗勢而讓家裏的狗莫名其妙殉職的事。母親哭了許久,把狗皮拿到野地埋了。從那次後,母親很傷心,很長時間家裏沒有養狗。

到我二十歲參加工作,有一次從青海回到隴西,進門就見母親在喂一隻拴著鏈繩的花狗。母親高興地說:“看,這隻狗真聰明,知道你是家裏的人,你來了一聲沒叫,要是外人沒進門早就叫得歡了。”我知道母親見我高興。這隻花狗叫花花,很有靈性,每當誇讚它或賞一根沒有肉的骨頭時,它就會蹦蹦跳跳,搖頭晃尾,竭盡獻媚討好之能事。在家休息的幾日,它和我如影相隨,倒也生出許多喜歡。過了年,再次探家看父母,進門沒有它的聲音,“花狗呢?”母親說:“讓藥死了”。原來是一隻誤食了毒藥的耗子從院牆下的水道鑽了進來,讓院裏的花花一口逮個正著,悲劇也就發生了,母親把花花葬在了野外。此後三十年,沒見父母家裏再養狗。

前幾日,又扯出一段母親養狗的故事。妹妹家裏養了隻狗,這與父母那個時代養狗不一樣,是一隻寵物狗,取名拉菲,嬌慣得像公主,吃喝拉撒睡的待遇和人一般,要洗澡、要穿衣,非常講究高貴。每天晚上必須由妹妹領出去散步撒歡,伺候得不舒服,它就不高興,很有性格。妹妹去遛狗,有一大狗追著拉菲咬,妹妹去護不示弱的拉菲,結果讓大狗咬傷了手。我去電慰問,不曾想妹妹卻告母親的狀,言之母親養了一隻流浪狗。仔細詢問,才明白怎麼一回事。原來母親居住的小區院裏有一隻流浪狗,總躲在樓道裏,母親見狗孤零零可憐,拿吃的喂它,結果這隻狗不流浪了,天天在母親的樓道門等她老人家。母親出門,它就跟在後麵,母親回來,它就跟回來趴在門道口,屋子是不進的。這些情況弟弟妹妹也都知道,並沒有說母親該不該如此。可是,有一天,妹妹去看母親,發現家裏的沙發上有流浪狗的毛發痕跡,這就不幹了。什麼防疫問題、傳染病問題、寄生蟲問題等等,把母親訓得臉上蒼白,但矢口否認流浪狗進門一事,妹妹一氣之下說了幾句大不敬的話,正在懊悔,我這電話就有了她的委屈和告狀,反倒她的傷不是大事。過去是狗為人打架助威,現在是人為狗樂而打架,這狗命人命何不一般。

我知道母親的愛心,我也理解妹妹的擔憂,但我不知怎樣勸說母親。

是人多了,還是狗多了?養狗的人為什麼是單獨一孩而又多是孩子不在家的老人枯巢?為什麼獨生子女都想有個小夥伴狗?這是生存的依賴,還是人天性怕孤獨的表現?環境和生態容不了多生人,人口控製了,但放任的是狗的快速繁殖。狗自被馴化,就成了人類情感可以容納的夥伴,但狗並不明白人類有遺棄的陋習。物種不同,命數不同。狗多了不會有大事,流浪狗多了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狗不嫌家貧,母不嫌子醜。我知道母親老了,但愛心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