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的發達,其優越的共享性在後世體現的愈發突出。每每有什麼新鮮事物的時候,都可以第一時間在網上找的到。
韓俊跟鄧錦瀾說這歌是在自家店裏聽來的,實際上卻是在後世網上聽來的。以川省方言演唱的劉德華的《謝謝你的愛》。
這首歌在韓俊看來,唱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的鄧錦瀾以深情的“台風”用方言唱一首流行歌,那種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衝突感就會讓人覺得特別搞笑。
很顯然,他成功了。
在別人不管如何認真演唱都隻有短短一分半鍾甚至一分鍾的表演時間裏,鄧錦瀾用他從小講到大的方言唱完了整首歌。
迎接他的沒有掌聲,卻是一個個笑的東倒西歪的同學。
“我擦,這歌居然還能這樣唱。”
“我第一次聽到流行歌還唱出黃梅戲的味來。”
“這歌多聽兩遍估計我都想不起原唱該怎麼唱了。”
“其實我覺得劉德華翻唱的這歌也挺好聽的。”
“這歌我服!”
“能把流行歌當小品來演,不服都不行。”
不管是過來參加終選的同學,還是過來加油助威的調侃歸調侃,可誰也不能否認它真的很能調動現場的氣氛。
“看不出二哥還挺能演的。”魏凱樂不可支,方才在台上的鄧錦瀾張嘴第一句就已經讓下麵的人忍不住笑了場,可他在台上依然深情演繹,絲毫不為台下的“騷亂”所動,胖子本來長得就喜像,如此認真那“笑果”就更好了。
302一幫哥們兒嘻嘻哈哈地聊著,台上幾個做“評委”的文藝部的學長則當即拍板,也不用讓鄧錦瀾等通知,直接告訴他讓他回去再練練,校慶文藝彙演經管係選送的節目中有他的一個!
得到這個消息的鄧錦瀾著實興奮不已,從台上跑下來自己腳下拌蒜差點摔個馬趴。
“老七,真有你的。”被兄弟們扶住後,鄧錦瀾打心眼兒裏感謝韓俊給他出的這主意。
“關鍵是你演的好。”韓俊跟他對了對拳頭,笑著說。
其實當聽到鄧錦瀾報的節目是《吻別》而在宿舍裏聽他用稍微帶點川味的普通話唱歌的時候,韓俊就忽然覺得,為什麼不直接用方言唱呢?想著後世在網絡上特別搞笑的這首方言版《謝謝你的愛》簡直就是給鄧錦瀾量身定做的。在得知他確實想來選一選的時候,韓俊就把這歌教給了他。也就是鄧錦瀾,換了其他人,哪怕是李晨魏凱都不行,他自己也隻不過能學個大概,不會上川省的方言,自然唱不出那股味道。
對一個蜀都人來說,用自己熟悉的方言唱歌開始可能會覺得別扭,但熟悉起來卻很快。畢竟從小的語言環境就是如此嘛。
國內很多地方的人都稱本地方言為“土話”。跟普通話比起來,多少有些“土氣”。實際上在別人聽起來卻不見得會覺得“土”。
川省的方言音調抑揚頓挫,並不難聽,建國後定國內普通話川省方言以一票之差敗給首都方言,也足國民見對其認可程度。
“二哥,你可得好好練練,等校慶的時候震他們一下子。”周勇平時話不多,這會兒能主動說這麼多,也足見他的確替鄧錦瀾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