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信息技術發展對會計核算原則的影響
財經縱覽
作者:蔣鬆伶
作者簡介:蔣鬆伶(1979.9-),籍貫;廣西桂林;現在是中級職稱,準備評高級會計師;大學本科;畢業院校:廣西大學;現在職務職稱:現在是中級會計,任財務經理,研究方向:財務,工作單位:世洋置地開發(廣西)有限公司,從事工作:財務。
摘要:當今社會,傳統會計核算模式正在受到新技術時代會計核算方式的嚴重影響。會計核算工作的信息化、網絡化已經悄然邁入會計人的工作當中。迫切需要新的會計準則取代過去古老會計製度的趨勢已經迫在眉睫。本文針對固有會計準則和當今信息時代會計核算產生衝突的部分原則進行了闡述,揭示了新信息時代對會計核算原則的影響。
關鍵詞:信息技術;會計核算原則;會計信息
一、緒論
所謂信息技術是指圍繞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軟件開發技術、光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以及通訊技術而開展的高科技技術。信息係統是企業或單位利用信息技術將所有內容進行合成、提升和轉化的過程而產生的企業管理平台。財務管理在信息環境下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實現了網絡化和電子化,這對原有的會計核算基礎信息和理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和衝擊,對預算管理、資金管理和會計核算方麵的深遠影響更是不言而喻。
二、信息技術發展對會計要素的影響
(一)對權責發生製的影響
對權責發生製的影響。在固有的會計理論體係中,權責發生製伴隨著會計分期假設應運而生。本原則要求以受益期來確定收入及費用等會計要素,現金的收付則不作為標誌。隨著信息經濟時代的到來,會計分期逐漸淡化,權責發生製飽受質疑。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讓會計期間跟上了業務交易的步伐,跨期入賬、分攤等問題逐漸減少,成本和費用的分配已經達到了精準的程度。目前普遍應用的電子貨幣支付方式,使企業更加注重現金流量信息。因此,在當前信息技術時代,收付實現製正逐步走向會計核算的舞台中央,和權責發生製比較起來顯得合理性較高。
(二)對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影響
在固有的會計理論體係中,清晰區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對於判定某一會計期間的損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時代,往往合作項目能夠促進合作公司的成立,而公司也會伴隨著項目的結束而清算。此時的持續經營假設將失去用武之地,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的區分也就失去了原來的意義。依據合作項目支出進行實際核算更能夠適應此類項目合作公司的會計核算方法。
(三)對曆史成本原則的影響
根據以往的經驗,會計核算過程中,注重貨幣資產、固定資產等有形資產的核算,而對商譽、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的核算則略顯忽視。容易取得、客觀和可驗證是曆史成本核算的顯著優點,依據貨幣計量屬性,依照曆史成本而獲取的會計要素,使有形資產的計量和確認更直觀,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得到了保障,長久以來曆史成本原則在會計核算的曆史舞台上占據了獨霸天下的地位。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出現了迅猛發展的虛擬經濟,已經超過了實體經濟對GDP的貢獻值。在企業總資產中無形資產所占比例大幅上升,在高新科技企業中更是占據了絕大部分,曆史成本原則地位岌岌可危。因為企業依據曆史成本原則進行計量和確認會導致無形資產價值偏低。比方說將促進社會發展的知識要素通過曆史成本原則計量,其價值僅僅是製作書籍的紙張和油墨的價值,或者是一些獲得知識的成本和培訓費用,毫無疑問這讓知識資本的價值嚴重縮水。實際情況是,現實生活中五花八門的無形資產曆史成本根本無法獲得確鑿的數據,如果抓住曆史成本原則不放手,無疑會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