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火炮展雄威(1 / 3)

一等不來,二等不至,派出的多路偵探分隊如泥牛入海,教皇英諾森四世焦慮不安。城堡雖堅固,但聽聞羅斯虎賁團持有上帝之火,一路摧枯拉朽,所向無敵。最後期限早已過去,也不見羅斯人妥協,萬一?

不敢想,也不願去想最壞結果,默默祈禱上帝保佑,英諾森四世一籌莫展。與帝皇水火不容,妥協絕無可能,若再增加一名野蠻對手,局麵不容樂觀。冥思苦想一天,釜底抽薪的策略終於出籠。

既已圖窮匕見,無須考慮太多,徹底撕破臉皮也在所不惜。對腓特烈二世施以絕罰,扶植新帝皇登位,號召所有擁護教廷的軍隊對帝國發動全麵進攻。至於飛揚跋扈的野蠻入侵者,隻能暫時容忍一二,待收拾完帝國,再予以剿滅。

可宣布敕令的地點決不能選擇君士坦丁堡,原本虎視眈眈,一旦獲知被施以絕罰,惱羞成怒的帝皇絕對發大軍瘋狂圍剿。至於何地最為理想,公開擁護教廷的法蘭西乃不二選擇。

教廷核心人員早撤入裏昂城,下定決心,英諾森四世耐心等待最新戰情。煎熬幾日,沒等來倫巴第軍團的任何音訊,卻迎來聖澤諾內聯盟兵團潰敗的壞消息。帶回的情報更為驚人,忘恩負義的腓特烈二世為對付教廷,不惜引狼入室,蠱惑羅斯人大張旗鼓殺入意大利。

撤,趕緊撤,再不撤可沒機會了。趁附近尚未出現帝國軍團,將教內一切事務交由自願留守城堡的文萊森大主教,由百餘人的衛隊保護,英諾森四世倉惶撤離君士坦丁堡。

早獲得教廷暗中支持,德意誌圖林根公爵亨利四處煽風點火,拉攏同情教廷的部分諸侯,對勒令西進的詔書置若罔聞。拒不發兵,以種種理由拖延,同時派出密使,繞道趕赴裏昂。一再向教廷搖尾乞憐,原因無他,隻為早日登上帝皇寶座增加籌碼。

西進行動雷聲大雨點小,最終演變為一場鬧劇。三萬餘帝國精銳倒在柏林城外,倫茲城一戰,又折損一萬。歸降羅斯人的將士不在少數,有幸返國的萬餘勇士陸陸續續病倒,以亨利為首的部分諸侯按兵不動,堂堂西進軍團,居然隻有不到四千人。

也沒抱太大指望,隨著戰損甚微的西西裏精銳主力折返,腓特烈二世信心倍增。讓狂妄的羅斯人打頭陣,帝國軍團緊隨其後,一路進攻,直至教廷屈服。至於如何感謝肉盾,不好好‘犒賞’一番,怎對得起無辜枉死的近四萬將士?

帝皇精明,周文龍也不傻,打頭陣沒問題,可出不出力卻由不得他人。進攻雖淩厲,也就擺擺樣子,以火炮驅散敢於迎戰的任何對手。一路如同趕羊,保持進軍速度,率大軍直撲羅馬。

裏應外合,全體西西裏軍團瘋狂出擊,意大利維羅納公爵埃澤利諾三世·達·羅馬諾有如被打了雞血一般,集中兵力對聲援教廷的周邊諸侯國展開大舉進攻。帝皇拚死一搏,眾附庸自然搖旗呐喊,戰爭烏雲再次籠罩意大利。

打一路,看一路,周文龍也心酸一路。戰火不曾停歇,舉目哀鴻遍野,隨處可見的新墳塋怵目驚心。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廷和帝國形同一對誰也離不開誰的生死冤家,隻苦了無辜平民。堂堂一個國家,卻淪為兩名莽漢角鬥的練武場,實力大體相當,你打一拳,我回一腳,隻怕上帝也難以裁決誰勝誰負?

一路作戰,連續擊潰多支敵軍,眼看即將抵臨羅馬,放緩進軍速度,周文龍果斷傳令,“蕭不察斤,你帶親衛隊保護老軍師,去一趟西西裏。代本將求見帝皇老兒,請求帝皇賞賜我軍五萬人馬一個月所需給養,另賜予本將特權,圍攻君士坦丁堡由我軍獨立完成。其間不許任何帝國軍團參與圍城行動,如若不同意,我虎賁團馬上撤軍!”

“末將遵令!”帶衛隊折回後軍,高昌侍衛長迷惑不解。勞師動眾而來,合力圍城有何不好,又何必自討苦吃?冥思苦想也不得其法,唯有暗暗苦笑。

同樣困惑,馬素仆低聲詢問,“大人,駙馬爺此舉似乎違背了我軍作戰原則,往日殺雞都用牛刀,如今卻勇挑重擔,到底為什麼?”

“或許……另有所圖吧……”胡亂猜測,蕭不察斤轉憂為喜,“周將軍的真正心思誰也不清楚,但有一點可以確認,我虎賁團必能攻破君士坦丁堡!”

越靠近羅馬,冒出的敵軍越少,兵力大體無損,不慌不忙的周文龍下令停止進軍。就地駐紮,嚴密布防,出動多路小分隊打探敵情和帝國動向,徹查給養和輜重,以備不測。

一路尾隨,眼見野蠻入侵者如入無人之境,奉命監控的德意誌西進軍團喜憂參半。喜的是帝國終於占據上風,憂的是日後如何對付這幫瘋子。傳聞中的上帝之火的確無可抵擋,神器在手,羅斯人豈會心甘情願做帝國附庸?以帝皇敢於藐視神權的彪悍作風,翻臉遲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