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回:夏涼明月時來運轉/井上純美深耕福田(2 / 3)

怎麼說呢?在某時某刻,有一個女子出現,當你看到她的一瞬間,你的內心是歡喜的,在那一瞬間你可能會產生短暫的眩暈的感覺。在你跟她交往的過程中,一直有類似冒險的感覺,你和她在一起的時候,有時候什麼都不用做,隻要湊到一起你就會覺得開心。生活則不是這樣,某位女郎刺激了你某方麵的需求,然後你為了滿足需求而展開了一係列的追求行動,就好像一個足球運動員,費了很大的力氣總算是把球踢了進去。當你把球踢進去的的一瞬間,你會非常的興奮,興奮結束之後,你會感到茫然。如果是邂逅了一位女子,你想和她結婚,這個是愛情。你想結婚,鎖定了一位女子,這叫做生活,不是愛情。

有沒有可能在生活中產生愛情呢?可以這樣講,一切愛情都是在生活中產生的,但生活不是愛情。比方說在婚前,你並不了解自己的配偶,你的配偶對你也很陌生。婚後發現你們之間是如此的契合,以至於你們對另一半的滿意度越來越高,這也是愛情。世事無常,沒有人知道愛情會以什麼樣的形勢來臨。自主婚姻要比包辦婚姻更進步,從理論達爾文的角度來看,這是對的。如果說自主婚姻一定比包辦婚姻幸福,其實也不好一概而論。不錯,自主婚姻的陣營當中有許多模範夫妻,最典型的莫過於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

在中國有梁鴻和孟光的故事,梁鴻娶孟光,這是他本人做出的決定,孟光這個人在長相上沒有優勢,但她有一點不同,就是為人非常的守禮。許多人譏諷孟光這個人奴性嚴重,你每次把案舉到齊眉的位置,這無疑是降低女人的地位,助長了男權思想。人們隻是淡淡鎖定了孟光舉案齊眉這一件事上,在男權社會,人們就誇她賢惠,女權社會人們就諷刺她有嚴重的奴性。沒有人注意她的配偶也就是梁鴻的反應,如果是一個隻看外表的主兒,孟光也沒有機會嫁給他。梁鴻本人也是一個非常守禮的人,孟光也是個非常守禮的人,這才是兩個人成為模範夫妻的原因。孟光舉案齊眉,梁鴻在接這個案的時候也是非常恭敬的,舉案齊眉背後的含義就是相敬如賓。相敬如賓這四個字,其實不涉及任何性別歧視,它就是夫妻和睦的重要原因。

包辦婚姻當中有沒有好一點的例子呢?長孫氏的舅舅高士廉把自己的外甥女介紹給李淵的次子做兒媳,李淵答應了這門親事。長孫氏嫁過來之後,與她的夫君保持了非常友好的關係。她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長孫氏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人,她的聰明之處還在於兩個字,即守禮。隨著近一百年新思潮的侵蝕,禮教被描述成了一個青苗獠牙的魔鬼,好像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怪物。其實許多跟禮教有關的悲劇不在於禮教本身,而在於執行禮教的人。焦仲卿和劉蘭芝走上了絕路,不是禮教讓他們去死,促使他們走上絕路的有兩個人,一個是焦仲卿的母親,一個是劉蘭芝的哥哥。一個逼兒子休妻,一個逼妹妹改嫁。這裏麵那一條是禮教讓他們這樣做的?

梁山伯和祝英台走上絕路,也不是禮教讓他們去死,梁山伯受不了失去祝英台的打擊,是因為他太癡情。祝英台決定追隨梁山伯而去,是因為她除了有對梁山伯的愛,還摻雜著一些愧疚在裏麵。讓梁山伯遭受挫折的是祝英台的父親,不讓女兒嫁給自己喜歡的男人,這是禮教讓他這麼做的?在這部戲裏,馬文才一直被描述成一個反麵人物,其實馬文才什麼壞事都沒有做,按照約定來提親,麵對嶽父提出的一些看似無禮的要求,他都選擇了讓步。媳婦還沒有娶過門,自己就變成了鰥夫,成了鰥夫還不算,還要在上千年的時間裏被人所唾罵,豈不冤哉?創立禮教不是要用它去殺人,而是試圖取建立一種秩序,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大家和睦相處。

包辦婚姻的問題不在於包辦,而在於包辦的人。就算是到了今天,許多人的婚姻都是有父母負責操辦的,在中國、在東亞,這或許有曆史的原因。其實在西洋也是這樣,大部分人的婚禮是這樣的,父親把女兒的手交給女婿,意思是老子把女兒交給你了。婚禮所需要的花銷,許多也不是新人自費。兒女的婚姻大事,父母其實不大可能是局外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實就是授予父母這樣的權力,麵對這個權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使用辦法。有的人利用兒女婚姻做交易,也有的人試圖用兒女婚姻來延續上一輩人之間的友誼。兩位婦人有很深的情義,她們就會說:“如果我們生下了兒子,那就拜把子。

如果生下了女兒,就結為幹姐妹。如果生下的是一男一女,那就應該結成伉儷。”還有一種就是創造條件而兒女自己去挑,挑好了父母幫助他完成心願。如果掌握包辦權力的是個明白人,這就是兒女的福利。如果掌握包辦權力的是個糊塗人,這就是兒女的禍害,這裏指的明白和糊塗隻是指從兒女幸福的角度去考慮。自主婚姻,其實也有很多慘痛的教訓,自主婚姻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每個人必須為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