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回:嘈雜聲中濫情難禁/佳人之間織女好逑(1 / 3)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的人從長相到內心都有所不同,是什麼東西把這些人置於一個國家的治下呢?其實把這麼多人粘合到一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最早華夏部落所在的地方,應該就在山西與河南之間,東麵有夷,西麵有戎,南麵有蠻,北麵有狄。周朝的龍興之地在陝西境內,從此關中地區在漫長的時光裏是京畿所在。秦人打敗了西戎,橫掃六國,擊退了匈奴,築起了萬裏長城,修築了四通八達的馳道。統一了文字、度量衡。從夏到秦,中國的國土不斷的擴大,漢朝創造了非常輝煌的曆史。

漢朝人這樣說:“日月所照,江河所致,皆為漢土。”秦的強大,跟商鞅的變法有著密切的關係。漢的強大與秦稍有不同,漢初長期的休養生息為朝廷積蓄了大量的財富,使得它有條件發動大規模的戰爭。晉朝崩潰之後,大批的胡人進入中原,也就是進入了河南、山西、山東、陝西一帶。為了鞏固自己的既得利益,這些有胡人建立的朝廷做了各種各樣的常識,一開始是推行分離之策,胡漢之間的衝突不斷,慢慢的官府開始推行漢化之策,胡人內部爆發了激烈的衝突,後人汲取教訓,開始推行胡化之法,在這期間,胡化之後的漢人,獲得與胡人等同的待遇。漢人憑借人數上的優勢,使得這個胡化的過程流於表麵,其本質仍舊是一個逐漸漢化的過程。隋唐的繁榮,其實是胡漢交合之後發生的化學反應。

唐對胡人是充分信任的,隨著朝廷越來越腐化,錯誤的決策一個接著一個,唐作為中國曆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終於隕落了。用《周易》角度來分析,唐其實處於泰卦,而宋處於否卦。唐的時候,胡風漢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宋的時候胡漢分明,他們之間唯一的交流方式就是軍事。元統一了中國,元朝皇帝沒有辦法將胡漢融合在一起,九十年的時間裏,他們始終沒有擺脫文化上的分離狀態。可以假設,如果統一中國的不是元,而是遼,或者金。也許中國會再次出現一個類似於隋唐一樣的朝代,曆史有其複雜的一麵,它不是簡單的重複。明的做法跟宋類似,你過於強調自己是漢人的朝廷,蠻夷戎狄就不大可能歸附你。正所謂投桃報李,你拿人家當兄弟,人家才會心甘情願的跟著你。有明一朝,在處理胡漢問題上顯得很不高明。

清人入主中原,他們做了一件劃時代的事情,即剃發易服,這意味著傳統的中國正式走向曆史。清人對漢人的東西並不像他們的前輩金人那樣是一種仰視的目光,清人很驕傲,他們打敗了人數眾多的漢人,漢人在他們麵前是卑微的,漢人的生活習慣、文化,似乎也應該是等而下之的。不過他們放棄了進一步胡化的想法,沒有讓所有的漢人信薩滿教、學滿文。恰恰相反,皇室帶頭在學習漢文的時候越陷越深,他們甚至也開始附庸風雅、賣弄文采。你閉上眼睛,會以為他就是漢人。可以說清是一個非常另類的朝代,它終結了中國的傳統時代,開起來現代化之路。剃發易服是現代化的先聲,它表明傳統的衰落,而新的東西還在醞釀當中。拿日本與中國比,有著明顯的不同。

日本是蕞爾小國,大和民族是唯一的民族。當然這種說法也不完全對,在日本境內其實還生活著韓國人、俄羅斯人的後裔,日本也有本土的少數族裔,比如琉球人就不屬於大和民族。不過你必須相信教育的力量,在中國東南方向的某個島上,生活著一些蠻人和漢人,日本人經營該道五十年,結果日本退守該島已經快快七十年了,日本人的後裔在占據少數的情況下居然可以再次承認這個島的頭目,不僅如此,還可以讓該島超過九成的人覺得自己是日本人。日本人不僅有本事以小博大,還能夠利用謊言讓讓一些沒有日本血統的人變成日本人。

日本和中國有一點不同,日本人比中國更善於堅守。今天的日本人與曆史上的日本人,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距。今天的中國人與曆史上的中國人簡直是天差地別。在日本可以他把唐代的建築保存的非常完好,中國人則習慣於拆舊蓋新。除了少數幾個地處偏僻的寺廟,你幾乎看不到唐代的建築,更不要說唐以前的了。中國是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然而今天的中國並沒有成套的禮儀保存下來。這裏所致的保存是指還在生活被使用,不是指文獻的保存。日本的許多禮儀都是從中國學來的,它卻能夠一直延續至今。許多時候人們喜歡檢討中國人的頑固,你看人家日本人在明治維新時期的表現,再看中國人在戊戌變法時期的表現。日本人積極進取,不妄自尊大,虛心向人家學習。

中國人始終沉醉在所謂大國的夢裏,始終不知道自己這半徑八兩已經不足以承載它的自負了。無論是變,還是不變。至少在一定的時期都做的比中國人更好,他們保留了傳統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保留了日本傳統的禮儀和風尚,同時讓自己變成了一個現代化國家。中國人在丟棄傳統生活方式、丟棄傳統的禮儀和風尚時表現的洋洋得意,似乎隻要消滅了中國的傳統,就意味著中國就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了。

破和立是兩回事,傳統就像是一棟樓房的地基,你把地基挖掉等同於修起了摩天大樓,這樣的想法近乎荒誕。在中國一些被稱為是有識之士的人,整天以攻擊傳統為樂。他們不過是拿著別人現成的觀點去做這種事,他們從來沒有興趣去讀那些被他們認為是封建糟粕的書。中國必須向日本學習,連蕞爾小國都可以做的那麼好,你有什麼理由不做的更好一點。你的自尊心不是建立在貶低別人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提高自己的基礎上。

在中國有一種說法,新加坡、日本做的很好,是因為它們小,中國之所以發展的慢一些,是因為太大了。為什麼這種說法站不住腳呢?我們頭腦裏有一個錯誤的概念,管理中國一定比慣例新加坡難,因為中國大嘛。這種說法就是頭目的角度出發,來衡量發展一個國家的難易。很顯然這樣說是很不科學的,新加坡這個國家的頭目就相當於中國一個市長。像這樣的市長在中國成百上千個總有吧!這些市長跟新加坡的頭目一樣,都是一個腦袋,兩隻耳朵,一個鼻子,兩隻眼睛,一張嘴。你把能說有點什麼事都能把責任追到最大的頭目那裏,如果什麼都讓總頭目負責,那這些小頭目的作用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