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清軍第四次入侵(2 / 2)

洪承疇知道唐峰手下的士兵戰力驚人,對上起義軍,一對十完全沒有問題。對普通士兵,一對五也可以取勝,而對上精兵,也能一對三或是一對二。由此估計,唐峰的五千人馬,其戰力與一支兩萬的軍隊差不多,已經成為洪承疇手下戰力最強的一支。最重要的是,這些人都是唐家的人,而不是朝廷的士兵,這才讓洪承疇對唐峰更為重視。

這兩年,曹文詔和曹變蛟叔侄兩也把兵力恢複到五千人,曹文詔和唐峰兩部兵力加在一起,達到一萬人。不過,曹文詔的五千人之中,隻有五百騎,火槍兵隻有六百人,大多數人連皮甲都沒有,隻有將領才有鐵甲。再看唐峰的士兵,普通士兵也有鐵甲,而且火槍兵和騎兵都配雙武器,這讓曹文詔看了都眼紅,他想,如果他手下有這麼一支軍隊,就算是滿清一萬的騎兵,他也敢吞。

唐峰回到西北,楊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麵張網”的圍剿戰略已經起了作用,十幾股起義軍,最大的兩股,張獻忠被招撫,李自成被追著跑,人越跑越少,已經是落水之狗。

可是起義軍剛剛消停,大清卻又來了。

崇禎十一年九月,清軍以多爾袞為統帥,領兵六萬,分成兩翼,分別從牆子嶺和青山關毀邊牆而入,密雲總督吳阿衡倉促應戰被殺,兩路大軍越遷安,過豐潤,會合於通州,沿太行山和運河,分兵八道,向西進攻。

京師以西至山西地界,千裏之內,多為曠野平原,善於馳騁的滿蒙騎兵如一股股狂風卷地,箭鋒指處,明兵紛紛披靡,沿途所過六府城鎮皆被攻掠。

崇禎詔令總督宣、大、山西軍務的盧象升,攜宣、大、山西三總兵楊國柱、王樸、虎大威入衛京師。命盧象升總督天下援兵,第三次賜尚方劍。

前麵已經有三次麵對大清入侵的經曆,崇禎也知道宣、大、山西這三處的兵力如何,他知道無論如何是擋不住大清的騎兵。除了讓各路兵力勤王,崇禎私下還找楊嗣昌商討與大清議和的問題。

楊嗣昌是議和派,他比那群隻知道狂叫著殺奴的言官清醒,他知道就算大明現在有兵,可皇家也付不起出兵的錢,所以,想要與大清對戰,隻能說是空喊口號。如果沒有糧餉而派兵,隻會多增加幾支起義軍而已。

楊嗣昌也知道公開討論議和是不可能的,他也不敢擔下賣國的一世罪名。

崇禎也不敢公開宣揚自己想要議和,他也擔不起違背祖訓這個名。

正是因為有了議和的想法,崇禎就沒有全力支持盧象升。

盧象升自己的天雄軍隻有一萬多人,楊國柱、王樸、虎大威三位總兵的兵力加起來也隻有一萬多,他手中全部的兵力總共隻有兩萬多。

楊嗣昌從崇禎手裏接了任務,又從盧象升那裏分了一半的兵力,盧象升這個全國兵馬大元帥手中的兵,竟然隻有一萬多。

除了宣府的兵,勤王的兵還有從山海關趕來的兩萬關寧軍。

可關寧軍的監軍高起潛與盧象升不合,根本不聽他的命令。高起潛是崇禎的人,盧象升對他完全沒有辦法。

大清入關,唐峰就向洪承疇請求出兵支援盧象升。

洪承疇也知道盧象升手中無兵,可他還是為難地對唐峰說道:“唐峰,我不是不想幫盧督,可聖上沒有軍令,我也不敢違命啊。”

“督師,我們不是剛收服一股兩萬多的起義軍嗎?就讓這一股人向京師方向跑,我在後邊追,我就這樣跑到盧總督邊上,這樣應該沒有問題吧。”唐峰獻計道。

“這,這當然沒有問題。不過,唐峰你要考慮一下,清兵戰力很強,你手下的兵都是你自己用銀子喂出來的,損失了上邊也不會給你補償。”洪承疇好心地勸道。

“督師,兵喂出來,就是要上戰場的。我就想要跟大清的騎兵對上一陣,看看我在這裏練的兵,能不能與清兵相抗。不對上陣,那我就成了閉門造車了。”唐峰說道。

“好,既然你決意如此,那你就去吧,別丟了我的臉。”

“放心吧督師,我有哪一戰丟督師你的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