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大眾健身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1 / 2)

我國大眾健身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大眾體育

作者:李婷 李瑾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9-000-02

摘 要 伴隨著國際大眾體育運動的發展及我國全民健身計劃施行的進程,我國大眾體育也日見規模,成為公眾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之一。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總結分析大眾健身的研究開展現狀及麵臨的問題,嚐試尋求解決方法。

關鍵詞 大眾體育 現狀調查 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人們在滿足生活基本需求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對身體健康的關注和對精神生活的充實。大眾健身是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我國體育文化興盛的標準。

一、大眾體育的推進

“大眾體育”又叫社會體育,指人們在閑暇時間自願參加的,以健身、健美、保健、消遣、娛樂和社交等為目的的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以及其組織領導係統和措施。

從1997年11月底伍紹祖同誌在全國體育發展戰略研討會的提出到2010年我國體育事業“人人享有體育權利,全民參與體育健身”新思想和“普及群眾體育運動,普遍增強人民體質”新目標的提出,確立了大眾體育在我國體育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大力推動了我國大眾體育的蓬勃發展。

二、大眾體育發展研究現狀

(一)取得的成果

1.體育人口的增加和體質水平的改善

2014年國家體育總局針對我國城鄉居民進行調查顯示:6至19歲兒童青少年喜歡體育鍛煉狀況的比例超過90%,20至69歲城鄉居民有50.5%的人參加過體育健身活動,其中達到每周至少一次的比例為39.8%。體質水平略有提高達到優秀等級的占13.8%,比2013年增加0.6%。超重、肥胖率降低分別為33.6%和11.9%,與2013年相比均降低了0.8%[1]。城鄉體質水平差異也進一步縮小。

2.促進運動項目多樣化和體育消費

國家體育總局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的一年裏,城鄉居民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現在“消遣娛樂”、“增加體育活動”、“防治疾病”、“減肥”和“減輕壓力及調節情緒”。鍛煉形式以“健步走”為主,其次是跑步、乒乓球、羽毛球、廣場舞、足球和籃球。體育項目觀賞性呈現出多元化特點,球類項目受關注的程度較高。

在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中,有過體育消費的比例為68.1%。與以往同類調查結果相比,人均消費水平有所提高,由原有的全年人均消費水平593元提高到645元。

3.更加大力支持舉辦體育賽事

目前從國家到縣市級體育管理部門都非常重視舉辦提高居民文化生活、增強人民體質的大規模的體育賽事。各種大型體育賽事,如奧運會、省運會等,各級政府管理部門都積極進行策劃、組織、編排,以及場地設施的籌劃和建設。由競技體育帶動大眾體育,促使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協調發展。同時,也可以幫助當地政府管理部門驗證體育場地的使用率和體育設施的承受力。

(二)亟需解決的問題

1.青少年健身執行力的薄弱和體育的不重視

調查統計顯示,在校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隨著年紀的增長呈現出下降的趨勢:江西初中3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依次是67%、58%、39%。高中階段顯示為65%、52%、23%。大多學生鍛煉的主要目的是應付考試或打發空餘時間。學校占用體育課的現象層出不窮,或體育課上“放羊式”管理自由活動使得學生形成“不重視體育鍛煉的思想”[2]。

2.專業社會健身指導員的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