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析古代哲學思想對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影響(1 / 2)

析古代哲學思想對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影響

民族體育

作者:陳梅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瑰寶中的一顆明珠。中華武術萌生於中國傳統文化,在發展和傳承的曆史長河中,積極吸收和借鑒了各種傳統文化的理論精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價值功能和技術體係,超越了技術層麵,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栽體。本文試圖探析古代哲學思想對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影響,對充實中華武術理論具有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 古代哲學思想 傳統武術 影響

一、周易對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影響

(一)天人合一

所謂“天人合一”指的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自我身心內外的和諧統一[1]。借助的身體運動形式練形養神,是中國武術形成形神兼修的練功原則。長拳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為八法;太極拳主“身心合修”,講究“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等。可見,各家各派都注重形體與精神的統一,把人看作一個整體訓練,以外練形體、內練精氣神為訓練目標。武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還表現在象形拳與象形動作。武術汲取了各種動物的形象、動作、攻防意蘊,融入拳術的技式之中。如:大鵬展翅、白鶴亮翅、金雞獨立等等。這種融自然物為一體的拳術是“天人合一”思想最形象的身體特征。

(二)陰陽辯證

陰陽對立的樸素辯證法思想是易經的最基本思想。易經的陰陽八卦化生觀念對武術的陽陰表述,由此組成八卦以作為宇宙萬物之根本,代表八種最基本的事物:動靜、剛柔、虛實、開合、內外、進退、起伏、攻守等等。這一係列名稱和原理被廣泛地運用到了各個拳種流派的武術理論中。它所代表的諸多對應因素的不同組合及其對立與轉化的種種變化,構成了中國武術極為豐富多彩的技擊原理與方法。具體運用八卦哲學為理論基礎的首推八卦掌。周易哲學思想被許多拳術汲取與運用作為其理論基礎,對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二、道家哲學思想對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影響

(一)道論

《易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武術的本原也是“道”,由“道”而衍生出千變萬化的招數與套路,因而套路和招數是“道”的表現形式。通過不同套路和招數的習練,可以體悟“道”的真諦,從而達到修身養性、延年益壽的目的。五行相生相克衍生出了千變萬化的大千世界,這在武術拳理中有很好的體現。如《太極拳經》所說:“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形意拳中的劈、崩、鑽、炮、橫就是陰陽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的具體體現。而武術演練和實戰中的動靜、急緩、虛實、剛柔、進退等則是陰陽相反相成理論的具體運用。

(二)氣論

“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可謂是中華武術的精髓,不僅精煉概括了武術的練習內容,也生動體現了武術注重“內外兼修”的法門。道家認為支持天地、人體運行的是“氣”,如《莊子》中說:“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通天下一氣耳,聖故貴一”。“氣論”的思想主要體現在傳統武術的內家拳派之中,如形意拳中要求的“心與意合,意與氣合”;太極拳講究“以意導氣”,“以意調息”等,通過“氣”的運行,使習武者的內練與自然相通。這種理念在武術中首先表現為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