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108、部署(二)(1 / 3)

出於加強對各國政治幹預力的目的,聯盟高層一改以往那種粗放型的統治方式,轉而開始從細處著眼,盡可能地通過對給地民生經濟的影響來逐步實現其目的。

這當然是無奈之舉。

聯盟從它確立之初,就製定了最基本的方針政策,明確表示絕不幹預各國國政,更不會影響地方政治。正是這個方針使得它得到了各國政府的支持,成為了淩駕於各國王室之上的政治組織。

但是時代在變,一成不變的政策方略絕不可能始終走在時代的前沿,因此原來成就它的政策在經過幾十年之後就成了它發展的掣肘。

隨著聯盟對各國政府影響的減弱,各國中央政府雖然仍然承認聯盟的存在,地方領主們也按期繳納歲貢,實際的統治地位已然大大削弱了。

雖說通過主導人類與海族的戰爭,並取得了勝利,使得聯盟重新獲得了尊重,搖搖欲墜的地位被穩固下來,但是,一切都是暫時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聯盟的處境又開始朝原來的情況發展了。

窮則思變。考慮到各地的掌權階層可能會因為聯盟對地方政治的幹預而產生抵觸的情緒,聯盟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通過其他手段間接實現對地方政府的影響和控製。

地方政府相比起各國的中央政府來說,往往更注重實利,而忽略一個國家的大局觀,因此,對聯盟來說,要重新找回自己的統治地位,最好的方法無疑是從小領主們下手,這要比直接去控製中央政府來得容易得多。

而要想獲得這些小領主的認可,最簡單的方式莫過於給與好處,收買人心。

不過,實踐證明,這種好處的給予由不能是一次性,因為一次性的好處無論多少,始終僅僅意味著一次性的忠誠度,得到好處的小領主們很快就會將給與他們好處的人和組織拋諸腦後。

聯盟不會也不可能自掏腰包來收買這些欲壑難填的小領主,隻因他們人數眾多,且比想象的要貪婪。

好在夏爾山地在承擔領地以外的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應對和處理地方問題的一些做法給聯盟官員們一些深刻的啟示,無不認為遵循這種方法,可以讓聯盟當前麵臨的問題迎刃而解。

於是,聯盟開始學著夏爾山地的樣子,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做文章,企圖通過控製當地的交通、商貿等對當地經濟有深遠影響的產業來實現對其政治的影響或者說引導。

通過多年的經營,聯盟積累了幾乎占全大陸三分之一的財富,當它決定將這樣一筆現錢用於這些基礎設施建設的時候,所帶來的效力有多麼大就可想而知了。

借鑒夏爾山地當初在藍天大草原上推行小額農業信貸業務的成功模式,聯盟並不是一上來就全線出擊,而是劃定了一個相對較窮的區域作為試點,以證明這種方法是否行得通。

之所以如此小心翼翼,主要是聯盟已經有了前車之鑒,同樣的錯誤絕不應該再犯第二遍。

從一開始,聯盟高層就感到要如此大規模地進行經濟開發耗費的金錢是一個天文數字,雖然在多年的統治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但是要支付這樣一筆開銷,對於聯盟來說仍然有些捉襟見肘。

同樣是從夏爾山地獲得經驗,凡是可盈利的項目,都可以利用發行債券的手段進行融資,到期償還投資者的本息,通過這樣的模式,聯盟隻需要耗費相當有限的資金甚至根本不用耗費任何錢就能進行工程建設了。

這種空手套白狼的甜頭一旦嚐到過一次,高層那些渴望借此撈取政治資本的官員就不免上癮了。於是,各種名目的債券一擁而上。

由於沒有得到有效的調控,有些最終沒能收到預期效益的債券因為市場因素行情大跌,加之後期加入的投資者太少,資金鏈一旦出現問題,工程立即耽擱下來。

工程不能按時交付,投資者喪失信心,市場立即作出了反饋——債券的價值隨之猛跌。那些前期投資的人不要說盈利,眼看連本金都難以收回。

在這種情況下,不少人因為幾次投資失敗而對聯盟發行的債券失去了信心,對聯盟後來推出來的一係列債券在購進的時候往往慎之又慎,無論聯盟如何許諾,也絕不輕易認購。

負責發行債券的項目的人眼見限期臨近,任務還沒有完成,不免焦頭爛額。

於是就去求教安泰因特,隻因此前這位先生早就在內部會議上預言似的進行過警告:大量發行債券,但是不能保證投資者獲益,甚至帶來虧損可能帶來信譽的問題,最後很可能造成聯盟名下的債券無人問津的局麵。

當時,債券市場形勢一片大好,若非安泰因特身份特殊,恐怕就會有人直接反駁他,即便如此,除了少數幾個和夏爾山地走得很近的官員,對證券行業有一定了解的人之外,幾乎沒有人認為他不是信口開河。

自己的觀點遭到旁人的漠視完全在安泰因特的預料之中,但是他就是這樣的性格,對自己看不慣的從來都是直言不諱,絕不壓製在心中讓自己難受。

安泰因特也算是聯盟官員中的老資格了,多年的冷眼旁觀讓他充分了解了這些同僚,知道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思想陳舊,雖然一心想要幹點實事,但是眼光和能力畢竟有限,唯有等他們真正吃虧了,才會反省。

自己在這個時候提出這樣的論調是完全不合時宜的,他們沒有立即站出來嗬斥自己已經很講情麵了。

其實能夠看到可能出現的危機,並非安泰因特本人的眼光,而是維蘭瑟小姐的提醒。

不過,安泰因特還是感覺有一絲慶幸,至少維蘭瑟小姐一說,他就明白了。而那些榆木腦袋,無論自己如何解釋,都擺出一副拒不接受建議的態度,實在是可悲可歎。

正如安泰因特預言的那樣,聯盟後期所上的項目幾乎全軍覆沒,陷入了巨大的危機,聯盟起初還能撥專款予以支持,但是隨著這個窟窿越來越大,不免力不從心,而且這仿佛是惡性循環,照這樣下去,總有力竭的時候。

終於,聯盟高層作出了決定,讓這些項目負責人自己想辦法,他們捅的簍子,唯有讓他們自己解決,否則該怎麼處理絕不留情麵。

那些項目負責人在聯盟表明態度之後,立即變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終於厚著臉皮來找安泰因特這個提前預見到問題的人,希望他能夠給他們出出主意,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