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朝會上,趙劼的旨意就下來了,命極為大學士和老相公們就東南倭寇的追剿問題進行討論,盡快拿出一個有效的方案來。
而另一方麵,他已經讓高慕俠帶著皇城司的暗察子們,奔赴江南東路,暗中搜集世家富戶們與倭寇勾結的罪證,這次飛得讓這些腦滿腸肥的世家大戶出點血。
事實上,官家之所以讓高慕俠的皇城司馬不停蹄趕往江寧,是想要保護蘇牧手底下抓到的倭寇,希望借助蘇牧這個點,由點而線及麵,從這裏打開突破口,由這個引爆點,打開局麵,掀起打壓世家的全麵戰爭!
從大局來看,蘇牧手裏的這兩個倭寇不值一提,但卻又極其關鍵,所以他給了高慕俠便宜行事,先斬後奏的權限,對於蘇牧繡衣暗察的官職委任,也再沒有別的考量。
而朝中文官集團其實對武將們已經極其不滿,常年對西夏用兵已經掏空了大焱的國庫,又需要支撐北麵大遼的形勢局勢,財政上早已捉襟見肘。
如今在對倭寇動武,甚至有諫言和科道的言官指責官家窮兵黷武,在朝堂上大罵童貫等人以武亂國。
這實在是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當今官家醉心於書畫詩詞,常年在深宮之中種花種草養鳥養魚,你說這麼一個皇帝窮兵黷武,也不怕笑掉了大牙。
可事實上大焱的局勢就是這樣,又由不得文官集團不四處攻訐,朝堂上自然又是好一頓爭執不下。
到了最後,雙方各自退一步海闊天空,由駐紮江南東路的焱武軍來主持剿滅倭寇的重任。
作為一方鎮軍,焱武軍早在平叛方臘的時候就被掏空了底子,如今又拿什麼去剿滅倭寇?
大焱的募兵製從太宗皇帝開始便由盛而衰,開始走下坡路,經曆了這麼多年,軍戶早已沒有一星半點的戰鬥力,軍中吃空餉的情況已經到了讓人發指的地步。
比如焱武軍,雖然有著兩萬兵員的建製,可實際上可用之兵連八千都不足,其他的都是用來吃空餉的名額,刨除老弱病殘,戰力便更加不堪。
而想要重新募兵打造一支精兵,花費的錢糧朝廷又負擔不起,地方上更不可能出這個血,因為叛亂剛剛平息下來,老百姓還未恢複過來,再加上地方官員也是吸血鬼,連自己都喂不飽,更別提募兵的事情了。
很多人都以為皇帝養魚畫畫久了,對國家有所愧疚,決定要勵精圖治了,其實趙劼隻是想從世家富戶身上,摳點錢出來花花罷了。
剿滅倭寇是借口,整頓世家才是正事兒!
不過為了演戲逼真一些,他還是讓童貫童樞密舉薦得力的武將,前往焱武軍主持大局。
童貫取得方臘大捷之後,聖寵正隆,還巴巴等著繼續北伐,收複燕雲十六州,嶽飛韓世忠等一幹猛將,都已經進入了他北伐的大名單之中,他又怎麼可能讓這些人去剿匪?
思來想去,便讓宗儲挑了大梁,帶上徐寧,趕往焱武軍赴任去了,至於這兩位能不能頂住壓力,拉出一支足以剿滅倭寇的隊伍來,也就看這兩位的本事了。
高慕俠的皇城司辦事效率極其之高,隻是趕到江寧還需要不短的時間,而蘇牧這邊早已經焦頭爛額了。
燕青在裴朝風的府邸大鬧了一場,最後還帶走了裴樨兒,裴氏已經發出了懸賞令,賞格足以讓人雙眼血紅,路上見著疑似燕青的帥小夥就巴不得嗷嗷叫著殺上去。
以致於江寧府的小哥們都不敢化妝出門,生怕被有眼無珠的江湖莽漢給抓了去,那些個莽夫可不跟你講仁義道德,見著你臉皮賣相好,先自己睡了再說,江寧的帥哥們出門都夾緊了屁股,一時間鬧得人心惶惶雞飛狗跳。
君麻呂稻池雖然隻是一個倭寇頭子,但牽扯著世家富戶們的利益網絡,這夥倭寇的失蹤,早已讓世家宗主們坐立不安。
於是他們紛紛借助裴家的事情,渾水摸魚,派出大量的高手,四處搜索,頗有將江寧城翻過來倒過去,挖地三尺也要把君麻呂的倭寇小隊給找出來的意思。
燕青帶著裴樨兒也不知藏到了哪裏,他是不能回蘇府的,因為這樣會將矛頭指向蘇牧,而且蘇牧還藏著君麻呂兩兄弟,一旦被發現,以陸家父女和蘇牧的力量,根本不足以保證那兩個倭寇的人身安全。
蘇牧已經收到了高慕俠的密令,自然要全權保護君麻呂兩兄弟,可陸擒虎總不能不眠不休地看守,其他人又信不過,蘇牧隻能親自操刀上陣。
他也知道君麻呂遲早有保不住的一天,必須盡快從他嘴裏,挖出世家大戶的罪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