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老軍神的奇兵(1 / 2)

北地的大雨帶來了清涼,也洗刷著戰爭的血腥,卻衝不掉空氣之中遍布的慘烈。

從軍以來,蕭幹從未將大焱軍隊放在眼中,這個軍事早已腐朽的帝國,即便再繁華,也無法獲得這位六軍大王的敬意,隻能引起他的垂涎而已。

就像一頭野狼看待一頭肥羊,眼中除了赤裸裸的貪婪,沒有任何的尊敬可言。

然而直到此時,他才發現自己終究還是錯了。

大焱絕非一頭肥羊,而是一頭吃得癡肥,正在沉睡的雄獅,而蘇牧和種師道嶽飛等人的熱血,終究燙醒了這頭雄獅!

幽州對大焱意義非凡,同樣是至關重要,但童貫和種師道卻隻留一萬餘老卒來死守,蕭幹起初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在他看來,幽州便是大焱今次北伐的最主要目的,他們沒有那麼大的野心和魄力,再往更北的地方攻伐,因為無論是他蕭幹還是遼國的其他人,都覺得大焱這場北伐,最終都會以議和來收尾,這是大焱的國情所決定的。

因為大焱的官場已經有些畸形,文官們的權力甚至有時候能夠否決皇帝的決議,這是一種何等樣的扭曲力量,後世之人說資本主義萌芽在這個時代,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蕭幹正是因為看到了大焱北伐軍的底線在幽州,所以才不惜發動大軍來攻打幽州,以絕北伐軍的後路,雖然他如何都想不到,北伐軍果是有如此大的魄力,對大定府動手。

但蕭幹也存在自己的軟肋,他已經決定不再回去援救臨潢府,甚至連大定府他都不去救,雖然沒有打明旗號,但此刻的他不受王命,見國難危急而不救,已經等同於叛國自立了。

想要自立為王,就需要有自己的班底和軍隊,他在居庸關裹足不前,瘋狂得招兵買馬,就是在積蓄自己的力量。

而這幾萬人的兵力,就是他自立為王的資本,他又豈能眼睜睜看著這幾萬人都葬送在幽州?

他本以為幽州這一萬老卒留守,是大焱北伐軍自暴自棄,放棄幽州而轉向大定府,可誰知道這些老卒是一顆顆砸不扁錘不爛燒不掉的鐵豆子,誰咬就崩掉誰的一口牙。

無數次的攻城,雖然有著張楚劍的籌謀,建造了大量的攻城器械,然則幽州城沒有攻陷,他的兵力卻不斷折損,這幽州就像一個無底洞,像一張吞噬生命的惡魔大嘴,將他的軍隊不斷拖入深淵之中。

當他看到六十多歲的種師道親自帶著那些老卒開門迎敵之時,他徹底被震撼到了。

早聽說種師道坐鎮西北,已經成為西北軍神,據說今次調集西軍北伐,也是因為大焱的漢人皇帝信不過種師道,生怕他擁兵自重,成為另一個西北王,有意削弱他的兵權,才召集他的軍隊北伐的。

但誰能想到,他會將自己的軍隊如此果斷地交出去,而且還是交給軍事上一塌糊塗的大宦官童貫?

蕭幹大軍雖然折損了大半,但仍舊有著一萬精兵,二萬餘的輔兵和民壯,這些就是他最後的資本。

一旦金國女真人將耶律大石打敗,將遼國徹底打殘,而大焱北伐軍又拿下大定府,那麼即便他蕭幹隻有三萬人,也足以自立,而不需要忌憚遼人的報複。

當然了,前提是他能夠保住這三萬人,麵對種師道的開城迎敵,蕭幹終究還是退縮了。

幽州從來就不是他想要的城池,他想要的隻不過是城內的奚族人以及其他異族的人口,以及裏麵的財富,他的王國不可能在幽州這樣的腹地要塞。

如果他能夠硬朗起來,與種師道這幾千殘兵敗將死磕,幽州城應該是能夠拿下來的,但同時,他的軍隊也會遭受極大的損傷,而這種損傷,顯然是無法依靠幽州的收益,短時間之內能夠彌補回來的。

而且種師道膽敢開城決戰,說明他已經抱著視死如歸的決心,他身後那些老卒沒有任何的退縮,他們是要與幽州共存亡!

種師道的軍隊從戰爭伊始就萬眾一心,即便到了最後關頭,仍舊想要抱著一起死,與他蕭幹的軍隊玉石俱焚。

可他蕭幹有這樣的膽色和決斷嗎?

事實證明,蕭幹確實不是沒膽色之人,否則也不會果斷地趁火打劫,來攻打幽州。

但這已經跟膽色沒有任何必然的聯係,他要為自己的膽色,搭上最後的三萬人,搭上建立奚國的代價?

不,他不敢,也不能。

奚族人與契丹人緊密相連已經上百年,雖然奚族人隻是遼國附屬,並不能獲得契丹人的最大信任,但兩族世代通婚,男子為重臣,女子則為皇後貴妃,契丹人對奚族人不錯的。

可蕭幹不這樣認為,他始終想要建立屬於奚族人的王國,雖然老皇帝也將他封為奚族大王,但奚族仍舊在契丹人的統治之下,他渴望一個自由的奚人王國!

所以他不能搭上這一切去拚命,於是麵對種師道,仍舊想著退路的蕭幹,終究還是撤退了!

是的,蕭幹的大軍撤退了!

蕭幹統領著六七萬大軍來攻打隻有一萬餘老卒留守的幽州城,在被磕掉一地爪牙之後,竟然退兵了!